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商品为其主营业务,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公司2016年发生如下业务:(1)1月1日,购买一栋办公楼,购买价款为20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后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每年的租金收入为4万元。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对外转让,取得的转让收入为300万元,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假定该事项不考虑相关税费。(2)5月1日,甲公司以5 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相同)。6月1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6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但在发生减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计提折旧或摊销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D、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商品为其主营业务,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公司2016年发生如下业务:
(1)1月1日,购买一栋办公楼,购买价款为20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后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每年的租金收入为4万元。
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
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对外转让,取得的转让收入为300万元,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假定该事项不考虑相关税费。
(2)5月1日,甲公司以5 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6月1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
6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
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
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但在发生减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B、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计提折旧或摊销
C、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D、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参考解析

解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租金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相关考题:

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08年1月1日,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成熟,已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为一出租的办公楼,该大楼原价5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0万元(同税法折旧),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当日该大楼的公允价值为5800万元,甲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核算。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甲公司因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为( )万元。A.2025B.2250C.2700D.30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2014年7月28 日,甲公司以一项设备换人乙公司一批A材料,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50000元,公允价值为105000元;乙公司A材料的公允价值为1 10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 %。假定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甲公司向对方支付银行存款5750元。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甲公司换入A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A、109900B、105000C、110750D、92050

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丁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营业税税率为5%。不考虑除增值税、营业税以外的其他税费。丁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丁公司有关房地产的相关业务资料如下:(1)2008年1月,丁公司自行建造办公大楼。在建设期间,丁公司购进一批工程物资,价款为 1 800万元,增值税为306万元。该批物资已验收入库,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该批物资全部用于办公楼工程项目。丁公司为建造该项工程,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库存商品一批,成本280万元,计税价格3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其下属独立核算的乙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乙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开据普通发票中注明货款36888元,已知甲公司适用增值税率为17%,乙公司征收率为6%,则其应纳增值税为5359.79元。( )

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2011年1月1 日,由于房地产交易市场逐渐成熟,已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条件,甲公司决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甲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为一出租的办公楼,该大楼原价5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 000万元(同税法折旧),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当日该大楼的公允价值为5 800万元,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甲公司因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对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为( )万元。A.2 025B.2 250C.2 700D.3 000

共用题干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2013年5月发生如下业务:(1)企业将商品销售给一般纳税人,取得不含税价款100000元。(2)企业将商品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价税混合收取23400元。(3)企业收取预收货款20000元。(4)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已知其成本为50000元,不含税对外售价为60000元。企业销售商品给小规模纳税人,其正确的会计处理为()。A:贷记“主营业务收入”23400元B:借记“主营业务收入”23400元C:贷记“主营业务收入”20000元D: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元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该批商品的成本为1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计税价格)。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740B.2040C.1500D.18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该批商品的成本为1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计税价格)。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如果该批商品的成本为2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计税价格),其他条件不变,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755B.2040C.3480D.18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2×18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该批商品的成本为1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计税价格)。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800万元,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的入账价值为()万元。A.1740B.2040C.1500D.18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设备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销售房屋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0%。甲公司将一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与一项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用于出租的房屋)和乙公司的一批重型设备进行交换。已知甲公司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为10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为15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2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乙公司重型设备的成本为2400万元,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乙公司另向甲公司支付164万元。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换出资产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  )万元。A.800        B.600        C.1000       D.400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商品为其主营业务,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公司2016年发生如下业务:(1)1月1日,购买一栋办公楼,购买价款为20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后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每年的租金收入为4万元。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对外转让,取得的转让收入为300万元,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假定该事项不考虑相关税费。(2)5月1日,甲公司以5 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相同)。6月1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6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根据资料(1),该项业务对甲公司2016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A、104B、100C、154D、304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且没有关联关系,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以原材料对乙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90万元。双方按照公允价值认定,甲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乙公司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为(  )万元。A.90B.100C.105.3D.117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商品为其主营业务,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公司2016年发生如下业务:(1)1月1日,购买一栋办公楼,购买价款为20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后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每年的租金收入为4万元。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对外转让,取得的转让收入为300万元,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假定该事项不考虑相关税费。(2)5月1日,甲公司以5 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相同)。6月1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6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根据资料(2),下列各项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B、甲公司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C、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商品为其主营业务,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公司2016年发生如下业务:(1)1月1日,购买一栋办公楼,购买价款为200万元,款项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购买后立即以经营租赁方式对外出租,每年的租金收入为4万元。6月30日,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投资性房地产对外转让,取得的转让收入为300万元,全部款项已收到并存入银行。假定该事项不考虑相关税费。(2)5月1日,甲公司以5 000万元购入乙公司3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 000万元(与其账面价值相同)。6月1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万元。6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12月31日,乙公司确认其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2016年5月到2016年12月,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 000万元。根据资料(2),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是( )万元。A、6 000B、16 000C、1 500D、5 000

A公司决定和B公司进行非货币交换,A、B公司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甲、乙商品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乙商品消费税税率17%)和营业税(无形资产税税率5%)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有关资料如下:(1)A公司换出:固定资产——机床;原价为100000元,累计折旧50000元,公允价值为75000元;换入乙商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2)B公司换出:库存商品——乙商品;账面价值为80000元,公允价值为75000万元。换入机床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编制A公司和B公司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该公司2016年2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为30万元,售价为40万元。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为270万元,售价为360万元。本期商品销售收入340万元。甲公司2016年2月的商品进销差价率为()。A、33%B、15%C、30%D、25%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入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100000元,投资协议约定价值120000元,假定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符,该项投资没有产生资本溢价。甲公司实收资本应增加()元。A、100000B、117000C、120000D、140400

问答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期初无留抵增值税税额,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7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签订协议,向乙公司销售商品,成本为9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为110万元、税额为18.7万元。协议规定,甲公司应在当年5月31日将所售商品购回,回购价为120万元,另需支付增值税20.4万元。货款已实际收付,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单选题甲、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以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换入丙公司一批A产品。甲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原价为4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确认应交的营业税为18万元;丙公司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8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万元。甲公司将换入的A产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为该批产品发生运杂费1万元。假设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则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甲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损益金额为42万元B甲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营业税应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C甲公司换入存货的入账价值为370万元D甲公司为换人A产品发生的运杂费应计入库存商品成本

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因甲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经协商,乙公司同意甲公司以库存商品偿还其所欠全部债务。债务重组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用于偿债商品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公允价值为7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19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债务重组对甲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万元。A100B181C281D300

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将一项持有至到期投资与一项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乙公司的一批重型设备进行交换。已知甲公司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账面余额为1000万元,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为15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200万元,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乙公司重型设备的成本为2400万元,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42万元。该项非货币性资产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换出资产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万元。A800B600C1000D400

问答题计算分析题: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12年8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资产置换协议,甲公司将持有的一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与乙公司的一批产品进行交换。 甲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为3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余额为60万元,2012年8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393万元; 乙公司该批产品的账面余额为38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20万元,资产置换日该产品市场价格为400万元。 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银行存款75万元。 甲公司换入的产品作为库存商品管理,乙公司换人的房地产已于当日对外出租。乙公司的投 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交易费用。 要求:分别计算甲、乙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编制甲、乙公司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问答题账务处理题: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2008年6月1日A公司决定用本公司生产的甲商品一批交换B公司的乙材料一批。甲商品与乙材料交换的有关资料如下: (1)甲商品账面余额为30000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35000元,该商品成本为25000元。 (2)乙材料账面余额为28000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30000元。 (3)A公司支付相关费用3000元,B公司向A公司支付补价5000元,B公司支付相关费用1600元。双方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该交易中公允价值计量可靠,且交易具有商业实质。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单选题甲、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以一项投资性房地产换入丙公司一批A产品。甲公司该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原价为400万元,累计折旧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确认应交的营业税为18万元;丙公司该批产品的成本为28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9万元。甲公司将换入的A产品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为该批产品发生运杂费1万元。假设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下列有关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中,错误的是()。A甲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损益金额为42万元B甲公司换出投资性房地产发生的营业税应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C甲公司换入存货的入账价值为370万元D甲公司为换入A产品发生的运杂费应计入库存商品成本

单选题甲公司及其子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具体如下: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子公司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房屋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子公司丙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子公司丁对出租的房屋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子公司戊对在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各子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符合投资性房产的后续计量统一为成本模式,同时统一有关资产折旧的年限。B子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均应按甲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即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并考虑折旧或推销,折旧或摊销年限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C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他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D区分在用投资性房地产与在建投资性房地产,在用投资性房地产统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在建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问答题日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25%。该公司200×年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销售产品一批,销售价款1500000元,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0元,货款及税款已收到并已存入开户银行。要求:编制日成公司以上业务的会计分录。

多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0年甲、乙公司发生如下业务。 (1)8月,甲公司以-台生产经营用设备换入乙公司的-项投资性房地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原价为200万元,已使用1.5年,已提折旧5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为160万元。乙公司换出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账面余额为140万元,其中成本为1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为40万元,公允价值为170万元。乙公司另向甲公司支付银行存款17.2万元。甲公司为取得上述房地产,用银行存款支付契税、手续费等共计4万元。甲公司换入该项房地产当日将其对外出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乙公司因换出房地产应交营业税9万元,乙公司将换人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2)10月,甲公司将-项账面价值为110万元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与乙公司-项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相交换,未发生其他款项的收付。下列有关甲公司的会计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A换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为142.8万元B支付的契税、手续费等应计入当期损益C换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为174万元D换出设备的处置利得为30万元E换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确认投资收益-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