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一氧化碳检测纵向的测点布置与隧道的通风方式有关,靠近进出口的测点应布置在距洞口10米,检测各通风段的风速值,每通风段宜检测( )个以上的断面,断面间距不宜大于500米。A.1B.2C.3D.4

隧道一氧化碳检测纵向的测点布置与隧道的通风方式有关,靠近进出口的测点应布置在距洞口10米,检测各通风段的风速值,每通风段宜检测( )个以上的断面,断面间距不宜大于500米。

A.1
B.2
C.3
D.4

参考解析

解析:P538页。隧道一氧化碳检测纵向的测点布置与隧道的通风方式有关,靠近进出口的测点应布置在距洞口10m,检测各通风段宜检测3个以上断面,断面间距不宜大于500m,如检测某一断面超标,应向隧道进口方向增加检测断面未达到判新在何处开始超过允许浓度的目的。

相关考题:

由于采用激光断面仪进行隧道断面检测,多采用等角自动检测,为了使测点之间距离大致相等,应尽量在隧道中点附近设置测点。( )

某隧道按照“新奥法”原则进行设计,上下双洞分离式,单向三车道,采用三心圆内轮廓,隧道长770m,净宽14.55m,净高7.9m,属于特大断面隧道。本次检测断面围岩级别属于Ⅲ级围岩。采用XJ-400型隧道激光断面仪进行自动测量,检测精度为±1mm,每25m检测一个断面。根据隧道激光断面仪采集的数据,绘制出隧道实测净空断面如下图所示。根据本隧道的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2)在检测结果所示的图形中,其设计开挖断面尺寸是由( ),实际开挖断面尺寸是由( ),若检测过程中发现漏测了某点,则可( )。A.事先输入系统;断面仪对隧道断面的自动扫描、记录;暂停本次测量,返回漏测点补测,然后继续测量B.事先输入系统;断面仪对隧道断面的自动扫描、手动记录;暂停本次测量,返回漏测点补测,然后继续测量C.断面仪测定;断面仪对隧道断面的自动扫描、记录;忽略并继续测量D.事先输入系统;断面仪对隧道断面的自动扫描、记录;忽略并继续测量

采用杆式多点位移计量测洞内围岩内部位移,表述正确的有( )。A.每代表性地段布置1~2个检测断面B.采用多点位移计量测时,在选定的量测断面,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分别在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布置5个深孔、连拱隧道钻6个深孔,也可在隧道较敏感位置布置钻孔。C.位移计可用药包锚固剂锚固D.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E.多点位移计量测待锚固材料强度达到8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

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控断面的位置应相同,断面埋设和数据测读应满足( )等要求。A.每5~50m设一个断面B.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C.开挖后24h内埋设测点D.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E.周边收敛每次测读2次数据

由于采用激光断面仪进行隧道断面检测,多采用等角自动检测,为了使测点之间距离大致相等,应尽量在隧道中点附近设置测站。( )

关于隧道激光断面仪的操作、应用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条件许可时仪器应布置在隧道轴线上B.被测断面须与隧道轴线垂直C.二次衬砌检测断面通常为50m一个D.初期支护检测断面通常为10m一个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位置,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

某单洞双向交通隧道长 1800m,对其进行运营环境检测,检测内容为风压、风速和照明,请回答以下问题。若要检测隧道各通风段的风速值,每通风段的检测断面数不应少于()个A.4 B.3 C.2 D.1

雷达作为无损检测技术,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19)雷达检测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有( )。A.纵向连续布线,根据需要在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布置5~7条B.采用点测方式,测点间距500mmC.保持天线与被测物表面密贴空洞D.天线移动速度均匀,移动速度宜为3~5km/h

隧道风压是隧道通风的基本控制参量,在长大隧道中,通风系统往往由复杂的通风网络构成,要使风流有规律地流动,就必须调整或控制网络内各节点的风压。结合上述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5)隧道风速检测说法错误的是( )。A.杯式风表和翼式风表的区别在于,杯式用于检测0.5~10m/s的中等风速,翼式用于检测大于10m/s的高风速B.背面法测风速时,测试人员应背向隧道壁站立C.皮托管和压差计不可用于通风机风筒向高风速的测定D.公路隧道中一般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

隧道风压是隧道通风的基本控制参量,在长大隧道中,通风系统往往由复杂的通风网络构成,要使风流有规律地流动,就必须调整或控制网络内各节点的风压。5)隧道风速检测说法有误的是( )。(2017真题)(2017检师真题)A.杯式风表和翼式风表的区别在于,杯式风表用于检测0.5~10m/s的中等风速,翼式用于大于10m/s高风速。B.背面法测风速时,测试人员应背向隧道壁测定。C.皮托管和压差计不可用于通风机风筒内高风速的测定。D.公路隧道中一般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

隧道风压是隧道通风的基本控制参量,在长大隧道中,通风系统往往由复杂的通风网络构成,要使风流有规律地流动,就必须调整或控制网络内各节点的风压。5)隧道风速检测说法有误的是( )。(2017真题)A:杯式风表和翼式风表的区别在于,杯式风表用于检测0.5~10m/s的中等风速,翼式用于大于10m/s高风速。B:背面法测风速时,测试人员应背向隧道壁测定。C:皮托管和压差计不可用于通风机风筒内高风速的测定。D:公路隧道中一般采用射流风机纵向通风。

隧道运营通风检测主要内容包括( )。A.一氧化碳检测B.瓦斯检测C.隧道内风压检测D.隧道内风速检测E.烟雾浓度检测

由于采用激光断面仪进行隧道断面检测,多采用等角自动检测,为了使测点之间距离大致相等应尽量(2017真题)( )

采用杆式多点位移计量测洞内围岩内部位移,表述正确的有( )。A:每代表性地段布置1~2个检测断面B:双车道隧道每断面布置3~5个测孔C:位移计可用药包锚固剂锚固D: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E:多点位移计量测待锚固材料强度达到8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

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宜布置()到()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有效信号不宜少于()个。

根据《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程》,通过风机、竖(斜)井等通风手段在隧道中形成沿隧道纵断面流动的排风气流的通风方式为()A、半横向式通风B、横向式通风C、半纵向式通风D、纵向式通风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时,对于测点的布置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个B、两侧温度测点应全部布置在检测面的右下角C、两侧其中一点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D、测点应布置在与热桥距离为墙体厚度的3倍以上

隧道周边位移监控量测,一般在每个断面应布置()测点。A、2个B、2~3对C、1对D、3个

根据《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程》,通过隧道内设置的风道,形成沿隧道横断面流动的送风气流或排风气流,并在风压作用下,形成沿隧道纵断面流动的排风气流的通风方式为()A、半横向式通风B、横向式通风C、半纵向式通风D、纵向式通风

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时,对于测点的布置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个B、两侧温度测点应全部布置在检测面的右下角C、两侧均至少有一点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D、测点应布置在距热桥为墙体厚度的3倍的范围内

后装拔出法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3个测点B、按批抽样检测时,最小样本容量不宜少于10个C、测点不得布置在混凝土浇注面D、在构件的受力较大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点

单选题某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对某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 +318.0~DK37 1+783.0(洞口),共465m 。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时,测试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识。下列对隧道现场检测,测线布置描述错误的是()A隧道施工检测时,测线布置应以纵向布置为主,横向布置为辅B隧道交工检测时,测线布置应以横向布置为主,纵向布置为辅C隧道施工检测时,两车道隧道测线应分别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共布置 5条测线D隧道交工检测时,两车道隧道测线应分别在隧道的拱顶、左右拱腰共布置3条测线

多选题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时,对于测点的布置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个B两侧温度测点应全部布置在检测面的右下角C两侧均至少有一点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D测点应布置在距热桥为墙体厚度的3倍的范围内

单选题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时,对于测点的布置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个B两侧温度测点应全部布置在检测面的右下角C两侧其中一点布置在接近检测面中央的位置D测点应布置在与热桥距离为墙体厚度的3倍以上

单选题根据《公路隧道消防技术规程》,通过风机、竖(斜)井等通风手段在隧道中形成沿隧道纵断面流动的排风气流的通风方式为()A半横向式通风B横向式通风C半纵向式通风D纵向式通风

多选题后装拔出法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3个测点B按批抽样检测时,最小样本容量不宜少于10个C测点不得布置在混凝土浇注面D在构件的受力较大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