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形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A:变形量达到预警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形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
A:变形量达到预警或接近允许值
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
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
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当数据处理结果由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1)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2)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3)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
相关考题:
为保证工程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营中的安全,必须进行变形观测。建筑工程的变形观测包括裂缝观测和( )。 A、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B、沉降观测和安装就位 C、竣工测量和安装就位 D、竣工测量和倾斜观测
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并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的情况有(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B.暴雨多发季节C.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D.周边建筑沉降出现异常E.变形量、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某综合楼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总建筑面积68000m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灌注桩筏板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了施工合同,约定竣工时需向建设单位移交变形测量报告,部分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提供,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测量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建筑变形测量。基础桩设计桩径φ800mm,长度35~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共计900根,施工单位编制的桩基施工方案中列明: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导管法水下灌注C30混凝土;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500mm;每根桩留置1组混凝土试件;成桩后按总桩数的20%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测量单位按变形测量方案实施监测时,发现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立即将此异常情况报告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立即要求测量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并根据观测数据制订了后续防控对策。装修施工单位将地上标准层(F6~F20)划分为三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各施工段上均包含三个施工工序,其流水节拍如下表所示:标准层装修施工流水节拍参数一览表(时间单位:周)建设单位采购的材料进场复检结果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退场;因停工待料导致窝工,施工单位提出8万元费用索赔。材料重新进场施工完毕后,监理验收通过;由于该部位的特殊性,建设单位要求进行剥离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剥离检验及恢复共发生费用4万元,施工单位提出4万元费用索赔。上述索赔均在要求时限内提出,数据经监理工程师核实无误。<1> 、指出桩基施工方案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2> 、变形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及时采取哪些措施?针对变形测量,除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外,还有哪些异常情况也应立即报告委托方?<3> 、参照下图示,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绘制标准层装修的流水施工横道图。<4> 、分别判断施工单位提出的两项费用索赔是否成立,并写出相应理由。
(一)背景资料某综合楼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总建筑面积68000m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灌注桩筏板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约定竣工时需向建设单位移交变形测量报告,部分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提供。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测量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建筑变形测量。基础桩设计桩径800mm、长度35~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共计900 根。施工单位编制的桩基施工方案中列明: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导管法水下灌注C30 混凝土;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500mm;每根桩留置1 组混凝土试件;成桩后按总桩数的20% 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测量单位按变形测量方案实施监测时,发现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立即将此异常情况报告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立即要求测量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并根据观测数据制订了后续防控对策。装修施工单位将地上标准层(F6~F20)划分为三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各施工段上均包含三个施工工序,其流水节拍如下表所示:建设单位采购的材料进场复检结果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退场;因停工待料导致窝工,施工单位提出8 万元费用索赔。材料重新进场施工完毕后,监理验收通过;由于该部位的特殊性,建设单位要求进行剥离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剥离检验及恢复共发生费用4 万元,施工单位提出4 万元费用索赔。上述索赔均在要求时限内提出,数据经监理工程师核实无误。问题1.指出桩基施工方案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2.变形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及时采取哪些措施?针对变形测量,除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外,还有哪些异常情况也应立即报告委托方?3.参照下图图示,绘制标准层装修的流水施工横道图。4.分别判断施工单位提出的两项费用索赔是否成立,并写出相应理由。
某综合楼工程,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层,总建筑面积68000㎡,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灌注桩阀板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签订了施工合同,约定竣工时需向建设单位移交变形测量报告,部分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采购提供。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测量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建筑变形测量。基础桩设计桩径800mm、长度35m~42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共计900根,施工单位编制的桩基施工方案中列明。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导管法水下灌注C30混凝土;灌注时桩顶混凝土面超过设计标高500mm;每根桩留置1组混凝土试件;成桩后按总桩数的20%对桩身质量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审查时认为方案存在错误,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后重新上报。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测量单位按变形测量方案实施监测时,发现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立即将此异常情况报告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立即要求测量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检测措施,并根据观测数据制订后续防控对策。问题:1.指出桩基施工方案中的错误之处,并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2.变形测量发现异常情况后,第三方测量单位应及时采取哪些措施?针对变形测量,除基坑周边地表出现明显裂缝外,还有那些异常情况也应立即报告委托方?
(2011 年)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 , 变形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 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 。A. 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B. 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C. 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D. 建(构) 筑物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E. 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形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 )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D.建(构)筑物或地表的裂缝快速扩大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性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A变形量达到预警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和管线工程()A、报告书B、数据文件C、测绘图D、测量图E、竣工图
工程工程测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B0026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对平面()等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和复测。A、标高、水准点B、控制桩、水准点C、水平网、基准点D、水平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形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出现异常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变大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情况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A、地震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B、暴雨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C、冻融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D、洪水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多选题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测量单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和管线工程()A报告书B数据文件C测绘图D测量图E竣工图
多选题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形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多选题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变性测量过程中必须立即报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包括()A变形量达到预警或接近允许值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问答题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哪五种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事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