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时,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的包括()。A:等外B:图根C:二级D:三级E:一级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时,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的包括()。

A:等外
B:图根
C:二级
D:三级
E:一级

参考解析

解析: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中不包括等外级,《地籍测绘规范》(CH5002-94)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故选BCDE。

相关考题: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  )。A.地籍控制测量B.地籍要素测量C.地籍平面测量D.界址点测量E.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为(  )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A.日常地籍测量B.日常地籍变更测量C.地籍细部测量D.权属调查E.土地登记

下列关于地籍控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是地籍要素测绘的基础B:地籍控制测量主要是平面位置的测量C:地籍控制网必须采用国家统一坐标D: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精度包括二、三、四等和一、二级、三级和图根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要求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A:±2.5cmB:±5.0cmC:±2.0cmD:±1.0cm

地籍测绘一级控制点的精度要求是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A:小于±2cmB:大于±5cmC:不大于±5cmD:小于±10cm

(2015 年) 现行规范规定, 地籍一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位中误差最大不大于() cm。A. 1.0 B. 2.0 C. 5.0 D. 10.0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中,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A:±2cmB:±2.5cmC:±3cmD:±5cm

现行规范规定,地籍一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最大不大于( )cm。 A.±1.0 B.±2.0 C.±5.0 D.±10.0

地籍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内容包括()等。A:地籍控制测量B:地籍要素测量C:分丘图D:面积量算与统计E:实地检测点位中误差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中,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A2cmB3cmC5cmD10em

现行规范规定,地籍一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最大不大于()cm。A、±1.0B、±2.0C、±5.0D、±10.0

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A、±0.02mB、±0.05mC、±0.06mD、±0.08m

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平面测量B、地籍整体测量C、地籍控制测量D、地籍细部测量E、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下列()内容不属于初始地籍测量。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界址调查C、面积量算D、界址点测量

地籍调查细部测量要完成的任务不包含()。A、界址点位测量B、基本地籍图的测绘、宗地图制作C、字地面积量算与汇总D、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

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控制测量B、地籍要素测量C、地籍平面测量D、界址点测量E、地籍细部测量

下列关于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的描述正确的有()。A、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应尽量避免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系统B、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C、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D、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E、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预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地籍控制测量是为()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A、日常地籍测量B、日常地籍变更测量C、地籍细部测量D、权属调查E、土地登记

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地籍细部测量C、界址调查D、权属调查E、埋设界标

多选题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平面测量B地籍整体测量C地籍控制测量D地籍细部测量E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多选题初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B地籍细部测量C界址调查D权属调查E埋设界标

单选题现行规范规定,地籍一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最大不大于( )cm。A±1.0B±2.0C±5.0D± 10.0

多选题地籍控制测量是为()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A日常地籍测量B日常地籍变更测量C地籍细部测量D权属调查E土地登记

多选题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A地籍控制测量B地籍要素测量C地籍平面测量D界址点测量E地籍细部测量

单选题房产平面控制测量中,末级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超过()A±2cmB±2.5cmC±3cmD±5cm

单选题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起始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过()。A±0.02mB±0.05mC±0.06mD±0.08m

单选题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中,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A2cmB3cmC5cmD1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