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A:快γ区与β3区B:α区至慢γ区C:β2或α区D:β或γ区E:β或α区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

A:快γ区与β3区
B:α区至慢γ区
C:β2或α区
D:β或γ区
E:β或α区

参考解析

解析:蛋白质区带电泳是血清蛋白的经典分析方法,血清(或尿液)标本中不同性质的蛋白质可明显分开形成不同的区带,通过正常的电泳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很容易发现患者电泳图谱不一、狭窄而浓缩的集中带,即M区带,这是由于M蛋白的化学结构高度均一,因而其电泳迁移率十分一致。如果将这些区带电泳图谱扫描,还可计算出异常蛋白的含量和百分比。这种M区带较多见于γ或β区,偶亦可见于α区。M区带的电泳位置可大致反映出免疫球蛋白的类型,IgG型多位于α区至γ慢区,IgA型多位于γ1与β区,IgM型多位于β2或γ区,IgD型多位于β或γ区。但是区带电泳不能完全确定免疫球蛋白的类型,最终确定还需用特异性抗体进行鉴定。

相关考题:

患者男性,60岁。骨折入院。X线检查发现广泛性骨质疏松,有溶骨性病变。血红蛋白40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带,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分别为:IgG35g/L,IgA1.2g/L,IgM0.3g/L.该患者临床诊断可能为A、IgG型多发性骨髓病B、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C、冷球蛋白血症D、一过性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E、淀粉样变性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A.快γ区与β区B.α区至γ区C.β2或口区D.β或γ区E.β或α区

患者男,58岁,因骨盆骨折住院。X线检查发现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占0.23,血沉52 mm/h,血红蛋白90 g/L,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呈现M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IgG 25.8 g/L、IgA 0.32 g/L、lgM 0.25 g/L。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A、一过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B、持续性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C、多发性骨髓瘤D、冷球蛋白血症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F、巨球蛋白血症如进一步对该患者进行分型,则应为A、IgG型B、IgA型C、IgM型D、IgD型E、IgE型F、非分泌型目前最常用的鉴定M蛋白类型的方法为A、免疫固定电泳B、免疫扩散C、ELISAD、比浊法E、对流电泳F、免疫荧光

目前临床上血浆蛋白质的电泳分类主要采用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类,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每个区带中还包括多种蛋白质。血清蛋白电泳时,纤维蛋白原位于A、α区B、β区C、清蛋白区D、γ区E、通常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但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血清蛋白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位于A、α区B、β区C、清蛋白区D、γ区E、通常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但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

血清蛋白电泳出现一峰高尖,底狭窄的单克隆蛋白,称为M蛋白,这主要是因为A、此类蛋白为单克隆细胞所分泌B、此蛋白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C、此蛋白主要见于骨髓瘤病人D、此蛋白是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E、此蛋白主要见于意义未定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

血清蛋白电泳图中可能出现单克隆区带的疾病有 ( )A、淋巴瘤B、华氏巨球蛋白血症C、多发性骨髓瘤D、败血症E、肝病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电泳图谱中,特征性的M蛋白区带位于A.a区带与β区带之间B.a1区带与β区带之间C.a1区带与a2区带之间D.β区带与γ区带之间E.白蛋白与a1区带之间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是A、免疫电泳B、测Ig含量C、骨髓检测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E、本-周蛋白检测

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是A.免疫电泳B.血清蛋白区带电泳C.骨髓检测S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是A.免疫电泳B.血清蛋白区带电泳C.骨髓检测D.测19含量E.测ESR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电泳图谱中,特征性的M蛋白区带位于A.α区带与β区带之间B.α区带与β区带之间C.α区带与α区带之间D.β区带与γ区带之间E.白蛋白与α区带之间

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错误的是A.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B.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C.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D.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E.B细胞异常增殖

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错误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B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患者男性,62岁。骨折入院。血红蛋白63g/L,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带,血清IgG5.3g/L,IgA32.6g/L,IgM0.37g/L。X线显示骨质疏松,有溶骨性改变。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B、IgA型多发性骨髓瘤C、淀粉样变性D、冷球蛋白血症E、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男性,56岁。腰背部疼痛半年余,时有不规则发热,伴尿频、尿痛感就诊。化验:尿蛋白(+++),白细胞10~15/HP,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区带之间有一M蛋白0.395(39.5%)。拟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血清蛋白电泳出现一峰高尖、底狭窄的单克隆蛋白,称为M蛋白,这主要是因为()A、此类蛋白为单克隆细胞所分泌B、此蛋白主要见于骨髓瘤患者C、此蛋白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D、此蛋白主要见于意义未定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CUS)E、此蛋白是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

目前临床上血浆蛋白质的电泳分类主要采用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类,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每个区带中还包括多种蛋白质。血清蛋白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位于()A、α区B、β区C、清蛋白区D、γ区E、通常位于β区和γ区之间,但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

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A、快γ区与β区B、α区至慢γ区C、β2或α区D、β或γ区E、β或α区

男性,65岁。有胸痛1周,活动时加剧,伴乏力,低热,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区带间有M蛋白,尿本-周蛋白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B、多发性骨髓瘤C、重链病D、淀粉样变性E、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是()A、免疫电泳B、测Ig含量C、骨髓检测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E、本周蛋白检测

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浆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单选题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浆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配伍题血清蛋白电泳时,免疫球蛋白位于()|血清蛋白电泳时,纤维蛋白原位于()|血清蛋白电泳时,转铁蛋白位于()Aα区Bβ区C清蛋白区Dγ区E通常β区和γ区之间,但也可以位于其他位置

单选题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A快γ区与β区Bα区至慢γ区Cβ2或α区Dβ或γ区Eβ或α区

单选题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  )。Aβ或γ区B快γ区与β区Cβ2或α区Dα区至γ区Eβ或α区

单选题下列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单选题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错误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B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

单选题男性,65岁。有胸痛1周,活动时加剧,伴乏力,低热,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区带间有M蛋白,尿本-周蛋白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B多发性骨髓瘤C重链病D淀粉样变性E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