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玲,女,2 9岁,广西人,大专学历,其父母在她幼年时离异,她随母亲生活。由于母亲后来再嫁且生意繁忙,无暇管教女儿,致使女儿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分子。2 00 5年,周红玲认识了现任丈夫并很快结婚,生活比较幸福。但好景不长,周红玲的一个“朋友”引诱她尝试吸毒,之后的两年,周红玲变卖了家中所有的家当用来吸毒,其丈夫忍无可忍,将其带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之后,周红玲还在劳教所劳教了一年。由于表现较好,周红玲被劳教所提前释放,回家后,发现家中经济状况跟以前她吸毒时一样差,家徒四壁,而丈夫对她态度比以前更淡漠,父母双方为她吸毒的事情也一直在互相推脱责任,相互责怪对方。周红玲感到生活没有意义。[问题]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周红玲提供服务

周红玲,女,2 9岁,广西人,大专学历,其父母在她幼年时离异,她随母亲生活。由于母亲后来再嫁且生意繁忙,无暇管教女儿,致使女儿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分子。2 00 5年,周红玲认识了现任丈夫并很快结婚,生活比较幸福。但好景不长,周红玲的一个“朋友”引诱她尝试吸毒,之后的两年,周红玲变卖了家中所有的家当用来吸毒,其丈夫忍无可忍,将其带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之后,周红玲还在劳教所劳教了一年。由于表现较好,周红玲被劳教所提前释放,回家后,发现家中经济状况跟以前她吸毒时一样差,家徒四壁,而丈夫对她态度比以前更淡漠,父母双方为她吸毒的事情也一直在互相推脱责任,相互责怪对方。周红玲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问题]
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周红玲提供服务


参考解析

解析: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对于涉罪成年人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 矫正中的服务以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四个方面。
②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也称禁毒社会工作,它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辅导、家庭辅导、小组工作、学校活动和社区活动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帮助涉毒人员戒毒和康复,并教育动员社会民众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禁毒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提供戒毒康复服务、幵展帮扶救助服务、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协助开展有关禁毒管理事务。
2.上述案例中,案主周红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何保持戒毒成果、如何改善家庭关系、如何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树立生活的信心等。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与周红玲父母沟通,齐心协力帮女儿保持戒毒成果。从家庭入手,与周红玲父母进行交流,使他们明白在女儿吸毒这件事情上,双方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女儿最需要的是亲情,他们应该齐心协力帮女儿维持戒毒成果,监督女儿不再吸毒,为女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脱毒环境和氛围。②与周红玲丈夫沟通,请他帮助周红玲远离毒品。周红玲的丈夫是她进行戒毒的精神支柱,以前是他把周红玲送往戒毒所的,现在他的关心对周红玲重拾生活的信心最有帮助。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周红玲丈夫进行深入沟通,请他支持、鼓励周红玲彻底远离毒品,改善夫妻关系,重建信任关系。③共同制定禁毒计划,促进周红玲早日重返社会。请周红玲、周红玲丈夫、周红玲父母联合制定出一份彻底禁毒的计划,使亲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④帮助周红玲申请低保。由于周红玲家庭目前经济拮据,为了消除其经济顾虑,社会工作者需向社区为周红玲申请低保。⑤对周红玲进行心理辅导,重建生活信心。针对周红玲的消极心理,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改变以前的生活习惯,使其过上正常的生活。⑥鼓励周红玲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获得邻里支持,建立健康的人际圈子,与以前的“朋友”断绝来往,并能抵制住他们的诱惑。⑦鼓励周红玲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协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相关考题:

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1)李卫能否主张婚姻无效?(2)法院如何处理?

卫玲出生后,因为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直希望有个孙子,就把卫玲当男孩养。8岁时,卫玲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开始没有在意。但在卫玲l3岁进入初中后,母亲发现了问题,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母女间常为此出现冲突。学校里的同学也对卫玲不一样的装束和行为表示不理解,有时甚至取笑她。卫玲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评估卫玲的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卫玲( )。A.加强自我同一性B.接纳自己身体和容貌C.改变人际间的冲突D.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谢玲是一位离异的单亲母亲,之前曾面临下岗失业的困境,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被一家大企业聘用。最近,其前夫(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来找谢玲,以谢玲没有抚养能力为由,想要回女儿的抚养权。谢玲担心自己会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感到很无助,于是向社会工作者辛欣求助。在和辛欣的交谈过程中,谢玲表现出非常惧怕和缺乏自信、低落的情绪。这时,辛欣握住谢玲的手说:“谢玲,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孩子对你来说很重要,你在最困难时的精神支柱就是孩子,现在孩子的父亲想要回孩子,对你的打击真是太大了。”此时辛欣所运用的是会谈支持性技巧中的( )技巧。A.鼓励B.倾听C.专注D.同理心

周玲在某军休所工作,她的服务对象张某是一名80多岁的退伍军人,她要劝这位老人入住军休所。则周玲首先要做的工作是( )。A.了解该军休所的情况B.了解优抚对象生活的社区C.熟悉优抚工作程序D.对工作对象进行全面的个案评估

设要查询姓名中第二个字是“玲”的学生,下列条件子句中正确的是( )。 A、Where 姓名 LIKE'_玲'B、Where 姓名 LIKE'_玲%'C、Where 姓名 LIKE'%玲'D、Where 姓名 LIKE'%玲%'

卫玲出生后,因为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直希望有个孙子,就把卫玲当男孩养。8岁时,卫玲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开始没有在意,但在卫玲13岁进入初中后,母亲发现了问题,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母女间常为此发生冲突,学校里的同学也对卫玲不一样的装束和行为表示不理解,有时甚至取笑她。卫玲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评估卫玲的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卫玲( )。A.加强自我同一性B.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C.改变人际间的冲突D.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屈赞与曲玲协议离婚并约定婚生子屈曲由屈赞抚养,另口头约定曲玲按其能力给付抚养费并可随时探望屈曲。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曲玲有探望权,屈赞应履行必要的协助义务 B、曲玲连续几年对屈曲不闻不问,违背了法定的探望义务 C、屈赞拒不履行协助曲玲探望的义务,经由裁判可依法对屈赞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D、屈赞拒不履行协助曲玲探望的义务,经由裁判可依法强制从屈赞处接领屈曲与曲玲会面

阿玲的丈夫4年前死于癌症。经过3年的努力,她的生活才恢复正常。几个月前她向当地的癌症协会提议,自己要开办一个为癌症患者的配偶及因癌症死亡者的配偶提供帮助的小组,帮助组员更好地理解、决策和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本案例中,阿玲要开办的小组属于()。A.教育小组B.成长小组C.支持小组D.任务小组

案例:?彩玲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工地上干活,平时很少回家。丈夫还经常抽烟喝酒,打牌赌钱,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彩玲一个人在家,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除了要种地、养鸡、养鸭之外,还要照顾6岁的女儿和卧病在床的婆婆。?婆婆和丈夫都希望彩玲能生一个男孩,彩玲也希望能生一个男孩,但彩玲再次怀孕后生的却是一个女孩。为此婆婆和丈夫对彩玲的态度很不好,认为生不出男孩都是她的错,对她冷言冷语。丈夫和婆婆想让她再生一个,但是彩玲却不想再生了,并且表示生三胎是违反国家生育政策的。丈夫为此经常打彩玲,还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彩玲得不到丈夫和婆婆的关心,觉得生不出男孩都是自己的错,在家里、在村里都抬不起头来。?彩玲无奈之下找村里跟自己关系要好的姐妹们诉苦,大家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的情况不少,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彩玲曾找过当地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彩玲家人的工作,但是没有什么作用。村里人对彩玲将家事告诉外人、向外人求助的行为议论纷纷,并且以 “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对彩玲避而远之,没有给她提供任何帮助。?彩玲每天都生活在自责和恐惧中,每天都要面对丈夫和婆婆冰冷的目光。她想过离婚,可是自己的父母和哥哥不允许;她想过自杀,但是她又舍不得两个女儿。她每天都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中,哀叹自己命不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彩玲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彩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问题l?1.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彩玲?怎样帮助??2.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彩玲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3.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彩玲的情况加以评估。?4.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5.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彩玲问题的简要策略。

周红玲,女,2 9岁,广西人,大专学历,其父母在她幼年时离异,她随母亲生活。由于母亲后来再嫁且生意繁忙,无暇管教女儿,致使女儿结交了一些社会不良分子。 2 00 5年,周红玲认识了现任丈夫并很快结婚,生活比较幸福。但好景不长,周红玲的一个“朋友”引诱她尝试吸毒,之后的两年,周红玲变卖了家中所有的家当用来吸毒,其丈夫忍无可忍,将其带到戒毒所强制戒毒。之后,周红玲还在劳教所劳教了一年。由于表现较好,周红玲被劳教提前释放,回家后,发现家中经济状况跟以前她吸毒时一样差,家徒四壁,而丈夫对她态度比以前更淡漠,父母双方为她吸毒的事情也一直在互相推脱责任,相互责怪对方。周红玲感到生活没有意义。[问题]1.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周红玲提供服务?

材料: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她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了。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苏老师把晓玲叫到办公室?厉声责备道:“你怎么也这样?”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晓玲哭着跑了出去。下午上课时,苏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苏老师听后惊异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的腰受伤了,只能躺床上。”苏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放学后,苏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知道了苏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眼前的情景让苏老师既怜悯、又自责。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苏老师,很诧异,苏老师迎上前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苏老师赶紧说:“学一定得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苏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问题:【题干】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苏老师的教育行为。

由于父母工作忙,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卫玲,平时都惯着她。6岁时,卫玲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发现卫玲经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母女间常为此出现冲突。学校里的同学也跟卫玲合不来,卫玲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评估卫玲的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卫玲()。A:加强自我同一性B:接纳自己身体和容貌C:改变人际间的冲突D: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查询姓名中带有“玲”字的学生,则条件语句应包含()。AWHERE 姓名 LIKE  % ‘玲’BWHERE 姓名 LIKE ‘%玲%’CWHERE 姓名 % ‘LIKE玲LIKE’DWHERE 姓名 LIKE ‘玲%’

卫玲出生后,因为父母工作忙,被送到乡下,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直希望有个孙子,就把卫玲当男孩养。8岁时,卫玲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开始没有在意,但在卫玲13岁进入初中后母亲发现的问题,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母女间常为此出现冲突,学校里的同学也对卫玲不一样的装束和行为表示不理解,有时甚至取笑她。卫玲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评估卫玲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卫玲()。A、加强自我同一性B、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C、改变人际间的冲突D、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李卫能否主张婚姻无效?并简述理由。

在2010年世博会上海申办代表团中的一位市民代表是()。A、廖昌永B、袁鸣C、周红玲D、邵亦波

卫玲出生后就由爷爷、奶奶照顾并当男孩养。卫玲13岁回到父母身边,母亲发现了问题,开始刻意地改变卫玲的行为和着装,母女出现冲突。同学取笑她。卫玲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主动来见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工评估卫玲的问题后,准备介入的主要角度应该是帮助卫玲()。A、加强自我同一性B、接纳自己身体和容貌C、改变人际关系的冲突D、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

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 依据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述理由:李卫能否主张婚姻无效?

问答题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李卫能否主张婚姻无效?

判断题李玲前两年离婚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妈妈,家里的经济条件很不好。★李玲不是有钱人。(  )A对B错

单选题查询姓名中带有“玲”字的学生,则条件语句应包含()。AWHERE 姓名 LIKE  % ‘玲’BWHERE 姓名 LIKE ‘%玲%’CWHERE 姓名 % ‘LIKE玲LIKE’DWHERE 姓名 LIKE ‘玲%’

问答题李卫、男,赵玲,女,1999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2001年8月在双方父母的操办下举行了婚礼,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李卫当时21周岁,赵玲20周岁。婚后时间不长,双方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进而矛盾激化。2004年6月,李卫以结婚时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请求法院宣告其婚姻关系无效。法院如何处理?

问答题尹玲与尹胜是同父异母的姐弟,1978年3月,尹胜出生时,尹玲已出嫁多年。1983年,尹胜的父母双亡。于是,尹玲将弟弟接到家中,扶养其长大,直到尹胜考上大学。在上大学期间,尹玲仍供给弟弟生活费用。尹胜工作后,不时给尹玲寄钱以贴补家用。2002年,尹胜结婚,其妻坚决反对尹胜给尹玲继续寄钱;而此时,尹玲已年迈,体弱多病,且其丈夫已去世,膝下无子女。这样尹玲生活异常困难,又无其他近亲属,敌要求尹胜每月付给生活费。但尹胜终因妻子反对,拒绝给付。无奈,尹玲诉至法院。尹胜有无给付其姐姐尹玲生活费的义务?

单选题在2010年世博会上海申办代表团中的一位市民代表是()。A廖昌永B袁鸣C周红玲D邵亦波

问答题材料:苏老师班里有不少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去了,这些学生经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她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了。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苏老师把晓玲叫到办公室,厉声责备道:“你怎么也这样?”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晓玲哭着跑了出去。下午上课时,苏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苏老师听后惊异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的腰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苏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放学后,苏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知道了苏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眼前的情景让苏老师既怜悯又自责。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苏老师,她感到很诧异。苏老师迎上前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苏老师赶紧说:“学一定得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苏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苏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问答题我gēn刘玲没什么接触,怎么会了解她的生活呢?

问答题材料:苏老师班里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她三令五申之后,还是有几个学生没有多大改变,最令他生气的是学习委员晓玲,也有两三次不交作业。  晓玲今天又没交作业,老师把她交到办公室,厉声责备到:“你怎么也这样?”   晓玲不安地说:“老师,我....”“我什么我!今天放学不许回家,不完成作业,你的学习委员也别当了!”   晓玲哭着跑了出去,下午上课时,老师看到晓玲座位空着,便问道:“晓玲呢”“她哭着走了,她说不读书了,得回去照顾爷爷”,老师听后惊讶地问:“怎么回事?”晓玲同村的一个学生回答说:“她爷爷腰受伤了,只能躺在床上”。老师后悔没听晓玲解释。  放学后,老师来到晓玲家,只看到躺在床上的爷爷,知道了老师的来意后,老人说:“家里平时就我们爷孙俩,我干活,她做家务,现在我伤成这样,可苦了她了”眼前的情景让老师既怜悯又自责。  一会儿晓玲回来了,看到老师很诧异,老师说:“我错怪你了,对不起”“老师不怪您,可我没法上学了。”老师赶紧说:“学一定要上,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帮助你的。”晓玲如释重负,笑着对老师说:“谢谢老师,我会好好学习的”。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