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钢在渗碳淬火及低温回火等热处理工序之后,其表层组织为()。 A.回火马氏体B.残余奥氏体C.细珠光体D.合金碳化物
在100-200时,钢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为()A.过饱和a固溶体B.过饱和Y固溶体C.过饱和a固溶体+έ碳化物D.过饱和Y固溶体+έ碳化物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充分析出B.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D.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三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充分析出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C.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D.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
w18cr4v钢1280oc淬火、560oc三次回火后的组织是()。 A.下贝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B.回火索氏体C.回火屈氏体D.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和极少量残余奥氏体
回火稳定是由于合金元素改变碳化物形成温度,并且高温回火时形成的特殊碳化物延迟α相的回复和再结晶,因而使硬度、强度仍保持很高水平。()
在100-200时,钢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为()A、过饱和a固溶体B、过饱和Y固溶体C、过饱和a固溶体+έ碳化物D、过饱和Y固溶体+έ碳化物
引起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原因是新形成的碳化物在(),或在片状马氏体()和()析出有关
高速钢和Cr12型模具钢测定碳化物不均匀性应在()状态下进行。A、正常淬火,B、退火,C、正常淬火+高温回火,D、正常淬火+低温回火
高速钢淬火加热过程产生过热时,奥氏体晶界上析出碳化物成网状。
过共析钢锻件在退火之前,为消除网状碳化物,应先进行()处理A、回火B、正火C、调质D、淬火
高速钢在回火中,高度弥散的碳化物从马氏体中析出,产生()和残余奥氏体转成马氏体的二次淬火,产生了二次硬化效应。A、弥散硬化B、淬火硬化C、固溶强化D、加工硬化
锻件在锻造之后应及时进行()等预处理,以消除锻件内残留的片状碳化物。A、球化退火B、正火C、淬火D、回火
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可划分为回火马氏体形成、()、应力消除、碳化物聚集长大等四个阶段。A、剩余部分奥氏体B、残余奥氏体分解C、碳化物形核D、回火马氏体长大
高速钢或高速合金工具钢中,淬火后发现在碳化物偏析带中有碳化物造成网状的小区域,应判为淬火过热。
淬火钢回火时,在()时,由于碳化物从马氏体中析出,这时马氏体中存在着由于碳化物析出而形成的低碳马氏体区及高碳马氏体区。A、100℃B、150℃C、150~200℃D、200~250℃
合金渗碳钢渗碳淬火回火后,理想组织为隐针或细针回火马氏体及粒状碳化物。
产生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原因是()。A、先析铁素体的析出B、新生碳化物沿着马氏体板条边缘,孪生面片状边缘析出C、碳化物的析出而形成低碳马氏体区和高碳马氏体区D、马氏体的晶格向铁素体的晶格重排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充分析出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D、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高速钢锭经锻造退火后的组织为(),淬火后的组织为隐针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及20%-25%的残余奥氏体,淬火后再经多次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较多的粒状碳化物及少量残余奥氏体。
单选题高速钢在550~570℃下进行三次回火,回火后的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细粒碳化物+少量的残余奥氏体B回火马氏体+细粒碳化物C回火马氏体+少量的残余奥氏体D回火马氏体
单选题碳素工具钢正常的淬火组织是()A马氏体+碳化物;B马氏体+残余奥氏体;C马氏体;D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
单选题高速钢一般多采用油淬和分级淬火,淬火组织为()A马氏体+大量残余奥氏体B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大量残余奥氏体C马氏体D马氏体+粒状碳化物
判断题回火温度不同,析出的碳化物类型没有任何变化。A对B错
单选题热处理后的合金渗碳钢零件表面渗碳层组织为()A回火马氏体B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C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D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单选题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B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后析出C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D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单选题GCr15制造的滚珠,最终热处理工艺为()。A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M+碳化物+残余AB淬火+高温回火,组织为:回火S+碳化物+残余AC淬火+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M+碳化物+残余AD淬火+高温回火,组织为:回火M+碳化物+残余A
填空题高速钢锭经锻造退火后的组织为(),淬火后的组织为隐针马氏体、粒状碳化物及20%-25%的残余奥氏体,淬火后再经多次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较多的粒状碳化物及少量残余奥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