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附近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税率是()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

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附近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

B全额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级数所得额级距税率(%)11000元以下部分52超过1000~3000元的部分103超过3000~5000元的部分15假定上述税率A.50B.100C.150D.200

在下列三级超额累进税率下,若某人的应税所得为10000元,则应纳税额为( )。 级距应税所得额税率15000元以下(含5000元)10%25000元-20000元(含20000元)20%320000元以上30%A.500元 B.1500元C.2000元 D.4000元

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 ) A、全累负担不合理B、税收机构设置C、两种负担一致D、两者负担依临界点而定

超额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相比所具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A、超额累进税率比全额累进税率税负轻B、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相对简单C、超额累进税率会出现临界点周围税额的增长快于所得额的增长D、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相对复杂

超额累进税率与全额累进税率相比较所具有的特点是( )。A.累进程度低、税负轻B.累进程度高、税负重C.计算复杂D.计算简便E.存在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现象

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不同的级距,征收比例随着计税依据金额增加而逐级提高,不同级距的增量部分适用税率不同。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

级数 所得额级距 税率(%) 1 1000元以下部分 5 2 超过1000~3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3000~5000元的部分 15 假定上述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表,第三级的速算扣除数是( )。A.50B.100C.150D.200

在临界点上,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收增加幅度超过收入增加幅度的情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级 数所得额级距 所得额级距 1 1000元以下的部分 5 2 超过l000~30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3000~5000元的部分 15假定上述税率表是超额累进税率表,第三级的速算扣除数是( )。 A.50B.100C.150D.200

级数所得额级距税率(%)l1000元以下的部分52超过l000~3000元的部分103超过3000~5000元的部分15假定上述税率表是超额累进税率表,第三级的速算扣除数是( )。A. 50B. 100C. 150D. 200

下列关于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描述错误的是( )A.全额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一级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则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对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额C.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比较急剧,还可能出现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税负增加超过课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D.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累进程度急剧,因此不被广泛适用

与全额累进税率相比较,超额累进税率所具有的特点有()。A:累进程度低、税负轻B:累进程度高、税负重C:计算复杂D:计算简便E:存在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现象

()将计税依据分为若干不同的级距,征收比例随着计税依据金额增加而逐级提高,不同级距的增量部分适用税率不同。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超率累进税率

在确定试点行业的适用税率时,根据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原则,采用()方法测算税率

将计税依据(如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的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这种税率称为()。A、统一比例税率B、差别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合理,但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使税收负担不合理。

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当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A、超额累进税率B、超率累进税率C、比例税率D、定额税率

在下列三级超额累进税率下,若某人的应税所得为10000元,则应纳税额为( )。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级距应税所得额税率15000元以下(含5000元)10%25000元-20000元(含20000元)20%320000元以上30%A、500元B、1500元C、2000元D、4000元

在超额累进税率下,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A、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B、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上一级税率-速算扣除数C、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下一级税率-速算扣除数D、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判断题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合理,但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现象,使税收负担不合理。A对B错

单选题在两个级距的临界点附近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应税所得额增加的税率是()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

单选题将计税依据(如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征税级距,相应规定若干个由低到高的不同的适用税率,当计税依据数额由一个征税级距上升到另一个较高的征税级距时,全部计税依据都要按照上升以后的征税级距的适用税率计算征税,这种税率称为()。A统一比例税率B差别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

单选题计算企业所得额时,不可扣除的捐赠是()A通过希望工程基金会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超过应税所得额3%的部分B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红十字事业捐款超过应税所得额3%的部分C金融企业通过减灾委员会向灾区捐款超过应税所得额3%的部分D某企业向宋庆龄基金会捐款不超过应税所得额3%的部分

单选题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A全累负担不合理B税收机构设置C两种负担一致D两者负担依临界点而定

多选题与全额累进税率相比较,超额累进税率所具有的特点有(  )。A累进程度低、税负轻B累进程度高、税负重C计算复杂D计算简便E存在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现象

单选题在超额累进税率下,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A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B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上一级税率-速算扣除数C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下一级税率-速算扣除数D应纳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