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中,张拉端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 )。A:1mmB:1cmC:5mmD:5cm

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中,张拉端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 )。

A:1mm
B:1cm
C:5mm
D:5cm

参考解析

解析:表2-2,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中,张拉端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5mm。

相关考题:

采用夹片锚具的钢绞线张拉程序为:1)初应力张拉:0~初应力,作伸长量标记。2)控制应力张拉:拉至控制应力,测量钢绞线(),持荷(),千斤顶回油,夹片自行或被顶压锚固。测总回缩量及夹片外露量。

桥梁用钢绞线锚固后内缩量越小越好。()

对于锚具中钢绞线的内缩量测定试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试验用钢绞线需在台座上张拉,不可在混凝土梁上张拉B、试验用钢绞线需在混凝土梁上张拉,不可在台座上张拉C、钢绞线的受力长度为4mD、试验用试样为3个,试验结果取平均值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张拉端锚具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 )。A.2mmB.3mmC.5mmD.7mm

锚具的辅助性试验项目包含( )。A、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B、锚具摩阻损失试验C、张拉锚固工艺试验D、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锚具的辅助性试验项目包含( )。A.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B.锚具摩阻损失试验C.张拉锚固工艺试验D.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对于锚具中钢绞线的内缩量测定试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试验用钢绞线需在台座上张拉,不可在混凝土梁上张拉B.试验用钢绞线需在混凝土梁上张拉,不可在台座上张拉C.钢绞线的受力长度为4mD.试验用试样为3个,试验结果取平均值

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中,张拉端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 )。A.1mmB.1cmC.5mmD.5cm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锚具、夹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钢绞线计算长度1500mm,钢绞线破断时从初应力到极限应力活塞伸长量为30mm,从0张拉到初应力理论计算值为10mm,钢纹线相对回缩量3mm,则钢绞线总应变为( )。A:2.5%B:2.6%C:2.7%D:2.9%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锚具、夹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钢绞线计算长度1500mm,钢绞线破断时从初应力到极限应力活塞伸长量为30mm,从0张拉到初应力理论计算值为10mm,钢纹线相对回缩量3mm,则钢绞线总应变为( )。A.2.5%B.2.6%C.2.7%D.2.9%

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当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偏差超出规定值时,应进行()后重新张拉。A、持荷B、放张C、超张D、锚固

预应力张拉钢绞线时两端设置挡板,挡板距所张拉钢绞线的端部1.5m至2m,其宽度应距张拉钢筋两外侧各不小于()m。A、0.8B、1C、1.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制作中,在张拉时,钢绞线伸长值的量测不宜采用测千斤顶油缸的变位,应将钢绞线伸出千斤顶尾端10厘米,直接测定钢绞线什么情况下的伸长值?

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安装施工中,为达到钢绞线受力均匀的目的,可采用()、等引伸量法、等张拉力法、千斤顶测力法四种张拉方法。

锚具钢绞线的内缩量试验中,张拉端钢绞线内缩量应不大于()A、1mmB、1cmC、5mmD、5cm

可以提高内部固定端预应力筋张力的方法有()A、使用位移控制方式B、双向张拉C、超张拉回松技术D、内固定端使用回缩量小的锚具

新研制锚具需要进行的辅助性能实验可能包括()A、内缩量试验B、锚固端摩阻损失C、静载试验D、张拉锚固工艺试验

无顶压的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大于有顶压端的内缩量

预应力钢绞线在使用时应作超张拉,超张拉应采用()倍抗拉极限强度,持续时间()。当采用低松驰钢绞线时可不做超张拉。

对新型锚具的辅助性试验包括()A、静载效率系数试验B、锚具的内缩量试验C、锚口摩阻损失试验D、张拉锚固工艺试验

单选题锚具内缩量测定时,预应力筋张拉达到(),测定锚固过程中预应力筋的内缩量。A0.8fpm后B0.8fptk后放张C0.85fpm后放张D0.85fptk后

单选题试张拉期间应进行管道摩阻、锚口喇叭口摩阻、钢绞线回缩量及锚具的回缩量等损失的测试,不同梁型、不同类型管道应分别测试。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张拉控制应力,按调整后的应力进行施工,并做好资料的存档。A设计单位B建设单位C监理单位D施工单位

单选题在张拉过程中,一般采用双控进行控制张拉,所谓双控是指()。A钢绞线伸长量及油压表读数B钢绞线伸长量和钢绞线数量C钢绞线伸长量及容许拉力

单选题钢绞线张拉后,确认无滑断丝情况,方可切割多余钢绞线,钢绞线切除后的外露量为()m。A1cmB3cmC5cm

多选题新研制锚具需要进行的辅助性能实验可能包括()A内缩量试验B锚固端摩阻损失C静载试验D张拉锚固工艺试验

单选题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时,当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偏差超出规定值时,应进行()后重新张拉。A持荷B放张C超张D锚固

填空题预施应力应采用双控制,即以张拉控制应力为主,并以钢绞线伸长量校核,实际伸长量应不超过理论伸长量的±6%,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