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Ⅰ、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Ⅱ、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Ⅲ、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Ⅳ、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A.Ⅰ、ⅡB.Ⅰ、Ⅱ、ⅣC.Ⅰ、Ⅱ、Ⅲ、ⅣD.Ⅲ、Ⅳ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Ⅰ、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Ⅱ、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
Ⅲ、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
Ⅳ、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A.Ⅰ、Ⅱ
B.Ⅰ、Ⅱ、Ⅳ
C.Ⅰ、Ⅱ、Ⅲ、Ⅳ
D.Ⅲ、Ⅳ

参考解析

解析: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1)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3)上市公司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4)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12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5)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6)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相关考题:

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6日发布的(),对上市公司申请发行新股作出了规定。A、《证券法》B、《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C、《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试行办法》D、《公司法》

上市公司最近24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B.上市公司最近24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C.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D.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应当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 )

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6日发布的( ),对上市公司申请发行新股作出了规定。A.《证券法》B.《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C.《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试行办法》D.《公司法》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A.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 B.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谴责 C.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36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 D.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就下列( )事项聘请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证券公司履行保荐职责。 A.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B.上市公司发行新股 C.上市公司发行普通公司债券 D.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中国证监会2006年5月6日发布的( ),对上市公司申请发行新股作出了规定。A.《证券法》B.《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C.《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试行办法》D.《公司法》

我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应当由证券公司承销;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均属于原前10名股东的,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行销售。( )

下列不属于部门规章的是( )。A.《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B.《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C.《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D.《证券法》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取消了上市公司两次发行新股融资间隔的限制。( )

我国《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对象均属于原前10名股东的,可以由上市公司()。 A.代销 B.包销C.承销 D.自销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①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②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③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④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

发行可转换证券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36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 )

下列()情形下,上市公司不得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A: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B:未建立募集资金专项存储制度C:存在操纵经营业绩的情形D:最近24个月内曾公开发行证券,发行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只增长5%

根据于2006年5月8日起施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A:《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B:《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试行办法》C:《证券法》D:《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2006年5月6日发布的(),上市公司申请发行新股,还应当符合相关的要求。A:《证券法》B:《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C:《公司法》D:《上市公司证券发行试行办法》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B.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C.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36个月内存在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 的行为D.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 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19年)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存在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Ⅰ、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Ⅱ、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Ⅲ、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12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Ⅳ、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A.Ⅰ、ⅡB.Ⅰ、Ⅱ、ⅣC.Ⅰ、Ⅱ、Ⅲ、ⅣD.Ⅲ、Ⅳ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哪些情形,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B、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C、上市公司最近十二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D、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十二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E、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B、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C、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36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D、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向原股东配售股份应当采取()方式发行。A、自销B、包销C、代销D、直销

上市公司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B、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谴责C、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36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D、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上市公司存在()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A、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B、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C、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36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D、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关于上市公司不得公开发行证券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次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B、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24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C、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D、上市公司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

为了规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公司执业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要求发行人就下列事项聘请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证券公司履行保荐职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A、《证券法》B、《上市公司治理准则》C、《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D、《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单选题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不得公开发行证券。Ⅰ.上市公司最近三十六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Ⅱ.擅自改变前次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用途而未作纠正Ⅲ.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最近十二个月内存在未履行向投资者作出的公开承诺的行为Ⅳ.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AⅠ、Ⅱ、ⅢBⅠ、Ⅱ、ⅣCⅡ、Ⅲ、ⅣDⅠ、Ⅲ、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