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为堵塞决口的黄河,汉武帝曾下令编制大竹笼,内装石块沉到决口的黄河堤坝中,可见当时黄河流域的竹子非常茂盛。

西汉时期,为堵塞决口的黄河,汉武帝曾下令编制大竹笼,内装石块沉到决口的黄河堤坝中,可见当时黄河流域的竹子非常茂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相关考题:

贯彻实施新《水法》,围绕实现黄河治理开发的目标,即( )。 A、堤防不决口B、河道不断流C、污染不超标D、河床不抬高

渠(河)堤决口的抢护,—般常用的方法是在决口两端抛入除( )。A.石块B.土袋C.钢筋笼D.柴捆

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公元前602年,黄河杞县一带决口改道,流经衡水冲刷而成衡水湖。

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指()、()、()。

黄河之所以被称为黄河,其原因是()。A、河水中包含大量的黄土物质,水色为黄色B、黄河流域是黄种人的故乡C、黄帝陵在黄河流域

开封郊区境内黄河最后一次决口时间、地点是什么?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A、张戎B、郑国C、林则徐D、靳辅

黄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害河,请问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一九三八年的2540年中,决口多少次?其中河南决口多少次?改道多少次?

历史上,黄河决口对两岸的城市造成很大的破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遭受水灾次数最多、被破坏最严重的城市是()。A、开封B、郑州C、徐州D、济南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A、凌汛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D、洪灾

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下列哪种情况?()A、洪灾B、地上河决口C、水土流失

西汉与东汉时期,曾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当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A、汉文帝、汉光武帝B、汉武帝、光武帝C、汉武帝、汉明帝D、汉文帝、汉明帝

渠(河)堤决口的抢护,—般常用的方法是在决口两端抛入除()。A、石块B、土袋C、钢筋笼D、柴捆

堤坝决口的抢护中的堵口工程由堵坝、挑流坝和引河三个部分组成。

半坡彩陶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A、河姆渡B、仰韶C、大汶口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我委上报的()。A、《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B、《黄河流域防洪规划》C、《黄河流域综合规划》D、《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规划》

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黄河决口泛滥的年份和次数分别为()。A、385年,1100多次B、543年,1590次C、700余年,1800多次

解放前,黄河是一条灾难深重的河流,()是闻名于世的三大灾源。A、落差大、水流急、河道窄B、泥沙淤积、容易决口、经常改道C、河道呈“几”字形、支流多、暴雨多

黄河流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A、旱灾、洪水和水土流失B、蝗灾、水灾和地震C、风灾、水灾和泥石流

据文献记载,从元初至清末,黄河决口,曾使()七次被河水淹没。现在在地下三四米处才发现明代屋项。A、开封城B、洛阳C、桐城

试比较黄河流域两大文化圈的社会特征。

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A、1911B、1898C、1937D、1855

单选题现在的黄河入海口是(  )年黄河由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演变而成的。A1855B1955C1856D1956

单选题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单选题渠(河)堤决口的抢护,—般常用的方法是在决口两端抛入除()。A石块B土袋C钢筋笼D柴捆

判断题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的文明最早发育成熟,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  )A对B错

问答题(二十)  【给定资料】  1.“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多。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的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造,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的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  “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工程的建设》。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2.“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问题】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