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A、1911B、1898C、1937D、1855

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改道,()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现行河道。

  • A、1911
  • B、1898
  • C、1937
  • D、1855

相关考题:

西汉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从今山东利津县入海,终于酿成了黄河历史上的第二次大改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贯彻实施新《水法》,围绕实现黄河治理开发的目标,即( )。 A、堤防不决口B、河道不断流C、污染不超标D、河床不抬高

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南宋建炎2年(1148)人为决河(),致使黄河由泗水入淮河注入黄海。A.商胡埽B.魏县第六埽C.铜瓦厢D.李固渡

公元前602年,黄河杞县一带决口改道,流经衡水冲刷而成衡水湖。

康熙十五年,黄、淮并涨,奔腾四溢,砀山以东黄河两岸决口21处,黄河倒灌洪泽湖,高家堰决口34处,淹了淮、扬七个州县。黄河河道在清口以下到河口长三百余里严重淤积,河道、运道均遭破坏。当时康熙皇帝为了治理黄、运,于十六年调()为河道总督,担起治河重任。A、张戎B、郑国C、林则徐D、靳辅

黄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害河,请问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一九三八年的2540年中,决口多少次?其中河南决口多少次?改道多少次?

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和()。A、环境不恶化B、水土不流失C、大堤不加高D、河床不抬高

公元1128年,南宋赵构政权为阻止金兵南进,东京留守在()掘开黄河,造成黄河长期南泛,夺淮入海。A、河北巨鹿B、河南铜瓦厢(清末)C、河南商丘

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A、淮河B、海河C、长江D、黄河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

南宋建炎2年(1148)人为决河(),致使黄河由泗水入淮河注入黄海。A、商胡埽B、魏县第六埽C、铜瓦厢D、李固渡

黄河下游的改道原因?

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A、王化云B、张瑞瑾C、李仪祉D、张含英

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黄河决口泛滥的年份和次数分别为()。A、385年,1100多次B、543年,1590次C、700余年,1800多次

解放前,黄河是一条灾难深重的河流,()是闻名于世的三大灾源。A、落差大、水流急、河道窄B、泥沙淤积、容易决口、经常改道C、河道呈“几”字形、支流多、暴雨多

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A、比降上陡下缓B、用水上多下少C、滩区地多人少

清河特委创办的机关报《群众报》,在1944年7月改为()。A、《清河日报》B、《机关日报》C、《渤海日报》D、《垦区日报》

如何治理黄河,是一个跨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治黄河下游的出路在于()。A、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B、疏浚下游河道C、人工改道

黄河的凌汛(即冰块堆积成坝阻塞河道)主要发生在()。A、内蒙古河套地段和下游山东境内B、青海东部黄河大拐弯处C、兰州附近多峡谷地段

单选题现在的黄河入海口是(  )年黄河由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演变而成的。A1855B1955C1856D1956

问答题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

问答题黄河下游的改道原因?

单选题黄河下游容易决口和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平缓;B水量变化太大;C堤防不巩固;D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判断题大明湖湖水由众多泉水汇成,此水经北水门入小清河,最后流入渤海。(  )A对B错

单选题南宋建炎2年(1148)人为决河(),致使黄河由泗水入淮河注入黄海。A商胡埽B魏县第六埽C铜瓦厢D李固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