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观测系统(二维)的接收总道数为120道,双边放炮,炮点距道数为1,则覆盖次数为()A.(A)60次B.(B)30次C.(C)120次D.(D)240次

2、某观测系统(二维)的接收总道数为120道,双边放炮,炮点距道数为1,则覆盖次数为()

A.(A)60次

B.(B)30次

C.(C)120次

D.(D)240次


参考答案和解析
(B)60次

相关考题:

二维勘探炮点遇障碍垂直测线移动距离不大于()道距。 A.1/4B.1/2C.1D.2

计算题:已知某观测系统为:0£­625£­3000m,且道间距为25m,求接收道数?

用120道地震仪中间对称放炮多次覆盖,道距是25m,偏移距是25m,炮距50m,则覆盖次数是()。 A.15次B.20次C.30次D.60次

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简易表示方法:0——50——600中的600所表示的()是600m。 A.道距B.炮点距C.偏移距D.最大炮检距

偏移距是指()的距离。 A.炮点到最近接收道中心点B.炮点到最远接收道中心点C.相邻激发点之间D.相邻接收道中心点之间

某一磁盘请求序列(磁道号):1 22 5 711 21 2,按照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磁盘调度算法对磁盘进行请求服务,设当前磁头在4道上,则磁臂总移动道数为【 】。

计算炮点和排列移动的道数V 知:M=120,n=30,3200-225-0. 求:V=?

第一炮的()道,第二炮的()道,第三炮的()道和第四炮的()道,均接收到界面上同一点A的反射波.

计算覆盖次数n 知:仪器道数M=240,观测系统为6300-325-0,炮点移动的距离d=50m. 求:n=?

炮点位于排列两边的叫()放炮观测系统,中间放炮观测系统,实际上是()放炮观测系统的一种.

()放炮观测系统,根据有无()(指炮点与最近一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又可分为()观测系统和()观测系统.

如何计算炮点和排列移动的道数?

已知仪器道数为240,观测系统为63000-325-0,炮间距离50m, 求:覆盖次数n.

带土球苗土球的直径60-100cm,捆腰绳的道数为()。A、2道B、3道C、5道D、8道

已知M=120;n=30,观测系统为3200-225-0, 求:炮点每次移动道数.

已知:仪器道数M=240,观测系统为6300-325-0,炮点移动距离d=50m,求:覆盖次数n=?

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A、道距;B、炮检距;C、偏移距.

若用△X表示道间距,n为覆盖次数,M为排列道数,则d为炮点和排列移动的().d=().

填空题()放炮观测系统,根据有无()(指炮点与最近一个接收点之间的距离),又可分为()观测系统和()观测系统.

问答题如何计算炮点和排列移动的道数?

单选题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A道距;B炮检距;C偏移距

问答题计算覆盖次数n 知:仪器道数M=240,观测系统为6300-325-0,炮点移动的距离d=50m. 求:n=?

填空题若用△X表示道间距,n为覆盖次数,M为排列道数,则d为炮点和排列移动的().d=().

问答题计算炮点和排列移动的道数V 知:M=120,n=30,3200-225-0. 求:V=?

问答题已知仪器道数为240,观测系统为63000-325-0,炮间距离50m, 求:覆盖次数n.

填空题第一炮的()道,第二炮的()道,第三炮的()道和第四炮的()道,均接收到界面上同一点A的反射波.

问答题已知:仪器道数M=240,观测系统为6300-325-0,炮点移动距离d=50m,求:覆盖次数n=?

问答题已知M=120;n=30,观测系统为3200-225-0, 求:炮点每次移动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