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长条形坑式设备基础,高出地面500mm,设备荷载对基础没有偏心,基础的外轮廓及地基土层剖面、地基土参数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m。提示:基础施工时基坑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重度、强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A.40B.45C.55D.60

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长条形坑式设备基础,高出地面500mm,设备荷载对基础没有偏心,基础的外轮廓及地基土层剖面、地基土参数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m。
提示:基础施工时基坑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重度、强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


A.40
B.45
C.55
D.60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结构型式、尺寸、埋置深度相同的甲、乙两基础,地基土也是性质相同的粘土。甲基础作用荷载组合I,乙基础作用荷载组合II,则() 。A 甲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大于乙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B 甲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等于乙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C 甲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小于乙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D 不能判别

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1mx32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桩直径为400mm,桩间距1.6m,按正方形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作用的说法,何项是不正确的?A 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褥垫层是形成CFG桩复合地基的重要条件B 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调整桩垂直荷载的分担,通常褥垫层越薄,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C 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D 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通常褥垫层越薄,土分担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

某墙下条形基础,宽度=3m,基础剖面、埋深条件及土层分布如图4-14所示。试问,在荷载无偏心且地基变形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149 (B) 186(C) 241 (D) 253

某建筑物基础承受轴向压力,其矩形基础剖面及土层的指标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1.5mX2.5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某箱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5m,基础底面埋深d=4. 5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 5m 处。地基土为均质粉土,黏粒含量13%,粉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上y = 18.0kN/m3, 地下水位以下ysat=19.00kN/m3。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 = 175kPa。上部结构传至箱形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效应Fk= 130. 5MN。为验算基础受冲切承载力,取用的最大冲切荷载Fl最接近( )kN。A. 187 B. 252 C. 267 D. 281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0m×2.5m,地基及基础剖面如图所示。原地下水位在地面下6.0m,后地下水位上升至1.0m,若忽略地下水位变化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则原地下水位处土的有效应力变化值△σz为( )kPa。 A137.2B50C87.5D73.2

某箱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5m,基础底面埋深d=4. 5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 5m 处。地基土为均质粉土,黏粒含量13%,粉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上y = 18.0kN/m3, 地下水位以下ysat=19.00kN/m3。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 = 175kPa。上部结构传至箱形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效应Fk= 130. 5MN。(3)在进行箱形基础底板设计计算时,作用在基础底板上的荷载可以采用( )kPa。A. 145 B. 205 C. 215 D. 235

某铁路涵洞基础位于深厚淤泥质粘土地基上,基础埋置深度10m,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为35kPa,地基土天然重度18kN/m3,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5m处,按照《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安全系数m'取2.5,涵洞基础地基容许承载力 σ 的最小值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A.60kPa B.70kPa C. 80kPa D.90kPa

某箱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5m,基础底面埋深d=4. 5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 5m 处。地基土为均质粉土,黏粒含量13%,粉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上y = 18.0kN/m3, 地下水位以下ysat=19.00kN/m3。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 = 175kPa。上部结构传至箱形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效应Fk= 130. 5MN。(3)进行基础抗弯验算时,基础最大弯矩最接近( )kN·m。A. 75 B. 99 C. 183 D. 225

筏板基础宽10 m,埋置深度5 m,地基下为厚层粉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0 m 处,在基底标高上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00 kPa,地基土的重度为19 kN/m3,查表可得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 3,ηd=1.5,筏板基础基底均布压力为()数值时刚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A) 345 kPa (B) 284 kPa (C) 217 kPa (D) 167 kPa

某箱形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5m,基础底面埋深d=4. 5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 5m 处。地基土为均质粉土,黏粒含量13%,粉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上y = 18.0kN/m3, 地下水位以下ysat=19.00kN/m3。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 = 175kPa。上部结构传至箱形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效应Fk= 130. 5MN。(1)地基基础设计时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kPa。A. 251 B. 267 C. 296 D. 298

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长条形坑式设备基础,高出地面500mm,设备荷载对基础没有偏心,基础的外轮廓及地基土层剖面、地基土参数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m。提示:基础施工时基坑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重度、强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已知基础的自重为280kN/m,基础上设备自重为60kN/m,设备检修活荷载为35kN/m。当基础的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本工程拟采取对称外挑基础底板的抗浮措施。假定,基础底板外挑板厚度取800mm,抗浮验算时钢筋混凝土的重度取23kN/m3,设备自重可作为压重,抗浮水位取地面下0.5m。试问,为了保证基础抗浮的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05,图中虚线所示的底板外挑最小长度x(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B.250C.500D.800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1-23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40kN/m,力矩M=0;黏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L=0.75;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承载特征值。试问,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基础底面的宽度b (m) 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A) 1.5 (B) 2.0(C) 2.6 (D) 3.2

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长条形坑式设备基础,高出地面500mm,设备荷载对基础没有偏心,基础的外轮廓及地基土层剖面、地基土参数如图5-1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m。提示:基础施工时基坑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重度、强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A.40B.45C.55D.60

某安全等级为二级的长条形坑式设备基础,高出地面500mm,设备荷载对基础没有偏心,基础的外轮廓及地基土层剖面、地基土参数如图5-1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0.5m。提示:基础施工时基坑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重度、强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已知基础的自重为280kN/m,基础上设备自重为60kN/m,设备检修活荷载为35kN/m。当基础的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本工程拟采取对称外挑基础底板的抗浮措施。假定,基础底板外挑板厚度取800mm,抗浮验算时钢筋混凝土的重度取23kN/m3,设备自重可作为压重,抗浮水位取地面下0.5m。试问,为了保证基础抗浮的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05,图中虚线所示的底板外挑最小长度x(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B.250C.500D.800

某多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尺寸为24m×5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地基处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两种桩型的复合地基,CFG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径均采用500mm。桩的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土层厚度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假定,基础底面处多桩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252kPa。当对基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试问,第②层淤泥质黏土层的复合压缩模量Es(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1 B. 15 C. 18 D. 20

某门式刚架单层厂房基础,采用的是独立基础。混凝土短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与水平力作用方向垂直的基础底边长l=1.6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短柱顶面上的竖向荷载为Fk,水平荷载为Hk。已知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基础底面以上土与基础的加权平均容重为20kN/m3,其他参数均如图5-29中所示。假定基础底边缘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为20.5kPa,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为219.3kPa,基础底面边长b=2.2m。则基础Ⅰ—Ⅰ剖面处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A.45B.55C.68.5D.75

已知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作用于其底面的荷载为390kN/m,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5-2,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处。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可计算得到基础的宽度为(  )m。A.1.6B.1.8C.2.0D.2.2

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5-6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t=1.1N/mm2),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假定,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240kN/m,力矩M=0;黏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5kPa,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L=0.75;淤泥质黏土层的地基承载特征值fak=60kPa。试问,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基础底面的宽度b(m)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  )A.1.5B.2.0C.2.6D.3.2

某多层框架结构带一层地下室,采用柱下矩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3mx3.3m,基础底绝对标高60.000m,天然地面绝对标高63.000m,设计室外地面绝对标高65.000m,地下水位绝对标高为60.000m,回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室内地面绝对标高61.000m,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所示。假定,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柱A基础在图示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边缘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为40kPa,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为300kPa。试问,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I-I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570(B)590(C)620(D)660

已知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作用于其底面的荷载为390kN/m,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5-2,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处。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假定基础宽度为1.8m,按规范推荐的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kPa。A.250B.220C.200D.185

某门式刚架单层厂房采用独立基础。混凝土短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与水平力作用方向垂直的基础底边长l=1.6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混凝土短柱顶面上的竖向荷载为Fk,水平荷载为Hk。该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基础底面以上土与基础的加权平均容重为20kN/m3。其他参数均如图中所示。假定基础底边缘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为20.5kPa,最大地基反力设计值为219.3kPa,基础底面边长b=2.2m。则基础Ⅰ-Ⅰ剖面处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A. 45 B. 55 C. 65 D. 75

下述消除地基液化的措施中,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是()。A、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B、采用振冲挤密法处理,经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为3C、采用基础底面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0.5m以下的深基础D、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某八层框架工程,高24.5m,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在天然地坪下3.5m,如以天然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地基土为淤泥质土,其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10kpa,地下水位在地面下3.8m;经计算地基土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建筑物整体倾斜为0.0032,设计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地基进行了处理,则处理的目的是( )。A、提高地基承载力B、提高地基的抗渗透稳定性C、提高地基的抗滑移稳定性D、提高复合层的压缩模量,减小地基变形

单选题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见下图。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的厚度、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示于下表。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500kN。液化地基处理表 土层的厚度与计算参数 按抗震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不应小于()m。A 2.06B 2.00C 1.94D 1.81

单选题筏板基础宽10m,埋置深度5m,地基土为厚层均质粉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0m处,在基底标高上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00kPa,地基土的重度为19kN/m3(查表可得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5),筏板基础基底均布压力为下列何项数值时刚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2009年真题]A345kPaB284kPaC217kPaD167kPa

单选题某建筑物按抗震要求为乙类建筑,条形基础及地基土的剖面见下图。基础底面以下各土层的厚度、土性指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临界值及液化指数示于下表。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500kN。液化地基处理表 土层的厚度与计算参数 本题的持力层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kPa。A 213.5B 220.0C 243.2D 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