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吸收比,应分别读取绝缘电阻表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A对B错

测量吸收比,应分别读取绝缘电阻表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

A

B


参考解析

相关考题:

测量吸收比时,分别读取60s和()的绝缘电阻,然后计算其比值,对照有关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来确定被测物的绝缘受潮程度。 A.30sB.60sC.10sD.15s

绝缘电阻用60s时的绝缘电阻测量值,吸收比是指60s时的绝缘电阻与15s时的绝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测量吸收比时,分别读取60s和15s的绝缘电阻,然后计算其比值,对照有关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来确定被测物的绝缘受潮程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吸收比是判断绝缘的受潮情况,它是从开始测量起15S的绝缘电阻值与60S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A对B错

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60s时的绝缘电阻与()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绝缘吸收比。A5sB15sC25s

测量吸收比时,分别读取60s和()的绝缘电阻,然后计算其比值,对照有关标准衡量是否合格,来确定被测物的绝缘受潮程度。A、60sB、10sC、15sD、30s

测量绝缘电阻的吸收比时,应尽量避免记录时间带来的误差,并准确记录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

绝缘受潮后,充电过程变快,从开始测量起第60s的绝缘电阻与第15s的绝缘电阻几乎相等,吸收比接近于1。

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60s时的绝缘电阻与()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绝缘吸收比。A、5sB、15sC、25s

测量吸收比,应分别读取绝缘电阻表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

吸收比是判断绝缘的受潮情况,它是从开始测量起15S的绝缘电阻值与60S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

绝缘吸收比的测量是采用读数为()和15s的绝缘电阻的比值。A、30s;B、60s;C、300s;D、600s。

用兆欧表测量吸收比是测量()时绝缘电阻之比。当温度在1O~30℃时吸收比为1.3~2.0时合格。A、15s和60s;B、15s和45s;C、20s和70s;D、20s和60s。

用绝缘电阻表测量吸收比是测量()时绝缘电阻之比,当温度在10-30℃时吸收比大于1.3~2.0时合格。A、15s和60sB、15s和45sC、20s和70sD、20s和60s

测量绝缘电阻时,若需要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应分别在()读取绝缘电阻值并做好记录,计算吸收比、极化指数。A、15s、60s、5minB、10s、60s、10minC、15s、60s、10minD、15s、60s、20min

采用绝缘电阻表测量试品的绝缘电阻时,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驱动绝缘电阻表刚到额定转速,马上读取绝缘电阻值B、间歇驱动绝缘电阻表,读取任意一次读数C、驱动绝缘电阻表到额定转速后,待指针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值D、驱动绝缘电阻表到额定转速后,马上读取绝缘电阻值,在等针稳定后,读取绝缘电阻值,然后取两者的平均值

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应用绝缘工具先将高压端引线接通试品,然后驱动绝缘电阻表至额定转速,同时记录时间;在分别读取15s和60s(或1min和10min)时的绝缘电阻后,应先停止绝缘电阻表转动,再断开绝缘电阻表与试品的高压连接线,将试品接地放电。

吸收比是绝缘电阻表在额定转速下60s的绝缘电阻读数和()的绝缘电阻读数之比。A、60sB、45sC、30sD、15s

通常又把60s和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称为吸收比。绝缘正常的定子绕组的吸收比在()以上,若吸收比较小,说明传导电流的值较大,可以判断()等。

吸收比是()绝缘电阻值与15s绝缘电阻值之比。

判断题吸收比是判断绝缘的受潮情况,它是从开始测量起15S的绝缘电阻值与60S的绝缘电阻值的比值。A对B错

单选题测量极化指数时,应分别读取绝缘电阻表1min和()时的绝缘电阻值。A15sB10minC15min

单选题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60s时的绝缘电阻与()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绝缘吸收比。A5sB15sC25s

判断题测量吸收比,应分别读取绝缘电阻表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A对B错

判断题测量绝缘电阻的吸收比,可以用15s(分子)和60s(分母)的绝缘电阻的比值来判断绝缘的状况。A对B错

单选题将绝缘电阻表测量的60s时的绝缘电阻与15s时的绝缘电阻相比,称为()A介质损失B极化指数C绝缘吸收比

判断题将用绝缘电阻表测量的60s时的绝缘电阻与15s时的绝缘电阻相比,成为极化指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