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世纪西欧的政教之争。

论述中世纪西欧的政教之争。


参考解析

解析:教权与皇权的斗争是中世纪西欧的重大事件。从奥托一世起,萨克森王朝诸王依靠教会的支 持,打击部落公爵势力,加强王权。皇帝直接任命主教甚至教皇,教会成为帝国政权的一个支柱。 11世纪中叶,一批激进的克吕派修士强调教皇的至高无上地位,在全西欧范围内向世俗政权、向国王进攻。
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权,指责德皇亨利四世下 属的几位贵族和主教犯有买卖圣职罪。1076年2月,教皇又下诏开除亨利教籍,废其帝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约,煽动德意志大封建主反对皇帝。亨利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教皇求免,于1077年1 月,到意大利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前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才得以觐见,教皇表示同意恢复亨利四 世的教籍和统治权利。亨利四世回国后立即与反对派发生战争,获胜后进军意大利,教皇格里高 利七世随同前来救援的诺曼人离开罗马,客死他乡。
1122年,教皇与皇帝暂时达成妥协,订立有利于教皇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规定德意志主教一律依照教会法选举,即由高级教士的会议选举;皇帝或者他的代表出席选举会议,新主教由皇帝授予象征世俗权力的权节,由教皇或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授予象征宗教权力的木杖和指环,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

相关考题:

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阿维农之囚”是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分水岭

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世纪西欧组织系统包括彼此分散、彼此隔绝的封建王国和统一而组织严密的罗马教会。B、“教俗之争”又被形象地称为“上帝与恺撒之间的冲突”。C、教会成为了“国中之国”、“国上之国”,成为依存于国家之上的组织。D、在西欧中世纪时期,教俗之争始终若隐若现地存在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条主线。

西欧封建制初期,基督教会通过哪一事件进行领土扩张,并由此而建立教皇国()A、采邑改革B、丕平献土C、政教之争D、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简述西欧中世纪的预成论。

西欧中世纪的性恶论

中世纪西欧“复兴”罗马法有什么意义?

中世纪,整个欧洲的政治状况可以用()来作为主线。A、领土之争B、侯爵之争C、教俗之争D、教会之争

中世纪的“文科之争”,主要是分别强调语法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在这段长达千年的时期里,其典型的政治统治形式是()A、教皇制B、政教合一制C、家产制D、封建制

在中世纪,教俗之争贯穿于中世纪历史的始终

中世纪的政教二元体系表现为教权和王权的对立。

西欧中世纪城市产生的意义有哪些?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西欧第一所中世纪大学是()

简述西欧中世纪的大学。

布莱恩·蒂尔尼的《西欧中世纪史》把公元300—1475年称为中世纪。他认为,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导致文明的崩溃,是因为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下列符合这种能力的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新航路开辟

填空题中世纪西欧的主流文化是()

单选题中世纪,整个欧洲的政治状况可以用()来作为主线。A领土之争B侯爵之争C教俗之争D教会之争

问答题试论中世纪西欧的世俗文学。

单选题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历史进入了中世纪。在这段长达千年的时期里,其典型的政治统治形式是()A教皇制B政教合一制C家产制D封建制

判断题在中世纪,教俗之争贯穿于中世纪历史的始终A对B错

填空题中世纪的“文科之争”,主要是分别强调语法和()。

问答题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单选题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世纪西欧组织系统包括彼此分散、彼此隔绝的封建王国和统一而组织严密的罗马教会。B“教俗之争”又被形象地称为“上帝与恺撒之间的冲突”。C教会成为了“国中之国”、“国上之国”,成为依存于国家之上的组织。D在西欧中世纪时期,教俗之争始终若隐若现地存在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