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392页。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废止不久,传教士林乐知在《万国公报》发表评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 ——[美]林乐知:《中国教育之前途》,《万国公报》第三十九册,总24014页,华文书局影印本。 一位在上海目睹废科举过程的日本人曾说:“废止科举是近来非常极端的措施,但未发生激烈的反对——反对者也没有出头,读书人都满心欢喜。” ——任达著,李伸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1905年10月2日,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著、乔志强注:《退想斋El记》,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材料三 最后一场科举考试 时问:1904年7月4日 地点:故宫保和殿 考题:策题四道 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巨,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兼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升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考试的发展万程。 (2)据材料二,说明读书人对废除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反响?为何有此不同?怎样理解文中“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这句话?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与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有哪些变化?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392页。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废止不久,传教士林乐知在《万国公报》发表评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
——[美]林乐知:《中国教育之前途》,《万国公报》第三十九册,总24014页,华文书局影印本。
一位在上海目睹废科举过程的日本人曾说:“废止科举是近来非常极端的措施,但未发生激烈的反对——反对者也没有出头,读书人都满心欢喜。”
——任达著,李伸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1905年10月2日,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著、乔志强注:《退想斋El记》,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材料三
最后一场科举考试
时问:1904年7月4日
地点:故宫保和殿
考题:策题四道
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巨,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兼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升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考试的发展万程。
(2)据材料二,说明读书人对废除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反响?为何有此不同?怎样理解文中“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这句话?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与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有哪些变化?


参考解析

解析:(1)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唐朝前期进一步完善。明朝开始“八股取士”。清末戊戌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2)大部分人赞成,满心欢喜。少数人反对,对废科举深感忧虑和恐惧;赞成者自此可以消除科举考试带来的三大精神负担和对人身的摧残,反对者从此失去了升官晋级的阶梯;废除科举收到的“可惊可骇之奇效”还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了中国教育制度,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使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3)明、清前期的科举考试试卷只能从四书、五经中令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有严格规定,史称八股取士。而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中,已不见八股文的踪影,改试美论,内容有中国史事、清朝政治、理财等。

相关考题:

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对注意加以跟踪B.设置学习目标C.浏览阅读材料D.产生待回答的问题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试从多角度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问题: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先阅读以下说明,然后回答问题1至问题4。[说明]Windows Server 2003是基于Windows NT的技术,支持完善的NTFS分区格式。请简要说出NTFS的特点。

以下是QESuite web Version 1.0用户手册的相关内容,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下表是问题报告的文档结构,请给出问题报告的定义,并回答文档状态各个状态的含义。

阅读以下说明和关系表,回答问题1-3。[关系表]试问以下行是否可以插入表“学生”中,并说明理由。

下列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B.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C.浏览阅读材料 D.设置学习目标E.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阅读以下C代码,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C代码1】【问题2】写出【代码2】的运行时的输出结果。

案例十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以下用于评价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的测评工具是()。单选A. BRMSB. HAMDC. BPRSD. HAMA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以下用于评价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的测评工具是(  )。单选A. BRMSB. HAMDC. BPRSD. HAMA

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监控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A.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B.变化阅读的速度C.容忍模糊D.猜测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6分)(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7分)

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文后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请补充表中I、Ⅱ两部分“评价指标”内容。(2)结合上表,说明思想品德课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录片段: 问题: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谈谈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20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教学板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二、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三、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根据材料回答:(1)上述内容属于哪种类型的板书?(2)说出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原则。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A、监视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计划策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A、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B、变化阅读的速度C、容忍模糊D、猜测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问题:联系实际谈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意义。

单选题以下关于记忆技巧法(PQRST法)说法中错误的是(  )。AP—(Preview)预习或浏览要记住的段落内容BQ—(Question)向自己提问该段的目的或意义CR—(Read)仔细阅读材料DS—(Speak)重复刚阅读的内容以增加记忆ET—(Tes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检验自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