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元年七月,清政府迫于( )强烈要求派一位使臣到其国,()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A.法国曾纪泽B.德国浦安臣C.英国郭嵩涛D.美国刘锡鸿
光绪元年七月,清政府迫于( )强烈要求派一位使臣到其国,()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
A.法国曾纪泽
B.德国浦安臣
C.英国郭嵩涛
D.美国刘锡鸿
B.德国浦安臣
C.英国郭嵩涛
D.美国刘锡鸿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委派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西方国家公使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A、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19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A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清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
问答题蜀国派使臣到东吴议和,吴国派谁去西蜀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