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

单选题
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 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
A

麻醉药过敏

B

胸膜反应

C

肺复张后肺水肿

D

穿破胸膜发生气胸

E

穿破血管导致失血

F

急性左心衰


参考解析

解析: 1.患者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炎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低热、乏力。应完善ESR,PPD实验,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 2.胸片示左肺反抛物线形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肋膈角消失,提示胸腔积液,予胸穿抽液化验。 3.患者发热,血象白细胞高,化脓性胸膜炎可能性大。 4.治疗原则是抗感染和痰液引流,并予引流胸腔积液,促使肺复张及恢复肺功能等治疗。 5.感染多为革兰阳性球菌和大多数厌氧菌,除青霉素治疗外,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同时反复抽液或闭式引流。 6.抽液时可出现"胸膜反应",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四肢发凉。治疗应立即停止抽浪,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7.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胸水草黄色或脓性,细胞数>10×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30g/L,pH<7.0。

相关考题:

患者女,20岁。受凉后发热1周,体温39度,伴咳嗽、咳黄痰、胸痛,经抗炎治疗后体温下降,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右中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2×10g/L,NE8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

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L,N%7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

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

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9/L,N%78%。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化脓性胸膜炎B、结核性胸膜炎C、胸膜间皮瘤D、恶性胸腔积液E、肺炎F、肺脓肿

患者女,20岁。受凉后发热1周,体温39度,伴咳嗽、咳黄痰、胸痛,经抗炎治疗后体温下降,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右中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2×109/L,NE8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

单选题患者女,20岁。受凉后发热1周,体温39度,伴咳嗽、咳黄痰、胸痛,经抗炎治疗后体温下降,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右中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2×109/L,NE8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

单选题患者王某,25岁,受凉后发热、咳嗽、胸痛1周,经抗感染治疗后胸痛消失,但出现胸闷、憋气、乏力。查体:左下肺叩浊音,呼吸音消失;血常规:WBC13.4×10/L,N%78%。上述抽液时出现的情况是属于()。A麻醉药过敏B胸膜反应C肺复张后肺水肿D穿破胸膜发生气胸E穿破血管导致失血F急性左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