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计算题:用小角度法观测某坝的水平位移,今测得该坝的8#坝段的小角度值为16秒,8#坝段标点至工作基点的水平距离为283.243米,首次观测的偏离值为16.32mm,求该坝段现今变位值。(ρ=206265)

问答题
计算题:用小角度法观测某坝的水平位移,今测得该坝的8#坝段的小角度值为16秒,8#坝段标点至工作基点的水平距离为283.243米,首次观测的偏离值为16.32mm,求该坝段现今变位值。(ρ=206265)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土石坝埋设的位移监测时,当大坝较长或为折线形坝时,需要在两个固定工作基点之间的坝体上增设工作基点,这种工作基点为( )。 A.位移标点B.校核基点C.固定工作基点D.非固定工作基点

前方交会法是利用在坝的下游岸边设置2个或3个________的工作基点,交会位移标点,测出交会角,从而 前方交会法是利用在坝的下游岸边设置2个或3个________的工作基点,交会位移标点,测出交会角,从而计算出位移标点的________。

重力坝是指()。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垂直于坝轴线方向设(),将坝体分成若干个坝段,每一个坝段相当于固接于地基上的()。

横缝的设置是()A.通过坝轴线,将坝体分为若干坝段B.平行于坝轴线,将坝体分为若干坝段C.沿着坝轴线,将坝体分为若干坝段D.垂直于坝轴线,将坝体分为若干坝段

适用于任何坝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是( )。A.视准线法B.前方交会法C.激光准直法D.小角度法

由于坝顶纵向位移的存在,在岸坡坝段坝顶出现(),在河谷坝段出现(),拉应变区的存在是大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适用于任何坝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是()。A、视准线法B、前方交会法C、激光准直法D、小角度法

计算题:用小角度法观测某坝的水平位移,今测得该坝的8#坝段的小角度值为16秒,8#坝段标点至工作基点的水平距离为283.243米,首次观测的偏离值为16.32mm,求该坝段现今变位值。(ρ=206265)

水平位移观测设备包括()、()、位移标点和观测觇标。A、工作基点B、水准基点C、校核基点D、起测基点

混凝土重力坝和支墩坝的水平位移观测,测值中误差限值()。A、±0.5mmB、±1.0mmC、±1.5mmD、±2.0mm

在垂直位移观测中,稍有变动就会影响观测成果准确性的测点为()。A、水准基点B、起测基点C、垂直位移标点D、水平位移标点

折线型坝最适合用()观测水平位移。A、视准线法B、前方交会法C、引张线法D、小角度法

同一坝段的混凝土重力坝水平位移的最大变幅应该出现在()A、坝顶B、1/2坝高C、1/3坝高D、坝底

对同一坝段,测点高的水平位移变幅()。A、小B、大C、变化不大

下列关于水准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准点分为水准基点、起测基点和位移标点B、对特大型混凝土坝,常需建立精密水准网系统,并力求构成闭合环线C、工作基点一般采用国家水准点D、一般在每个坝段都布置一个测点

坝长为()的坝,坝体位移标点可分别由两端工作基点观测。A、大于500米B、小于500米C、小于800米D、小于1000米

前方交会法观测土石坝的水平位移规定向右岸为负,向左岸为正。

横缝的设置是:()A、通过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B、平行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C、沿着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D、垂直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

单选题横缝的设置是:()A通过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B平行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C沿着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D垂直于坝轴线,将坝体分成若干坝段。

单选题折线型坝最适合用()观测水平位移。A视准线法B前方交会法C引张线法D小角度法

单选题对同一坝段,测点高的水平位移变幅()。A小B大C变化不大

单选题在垂直位移观测中,稍有变动就会影响观测成果准确性的测点为()。A水准基点B起测基点C垂直位移标点D水平位移标点

多选题水平位移观测设备包括()、()、位移标点和观测觇标。A工作基点B水准基点C校核基点D起测基点

填空题重力坝是指()。其坝轴线一般为直线,垂直于坝轴线方向设(),将坝体分成若干个坝段,每一个坝段相当于固接于地基上的()。

填空题由于坝顶纵向位移的存在,在岸坡坝段坝顶出现(),在河谷坝段出现(),拉应变区的存在是大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单选题适用于任何坝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是()。A视准线法B前方交会法C激光准直法D小角度法

单选题同一坝段的混凝土重力坝水平位移的最大变幅应该出现在()A坝顶B1/2坝高C1/3坝高D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