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第10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AF9帧TS16前4位码BF9帧TS16后4位码CF10帧TS16前4位码DF10帧TS16后4位码

单选题
第10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
A

F9帧TS16前4位码

B

F9帧TS16后4位码

C

F10帧TS16前4位码

D

F10帧TS16后4位码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为避免影响复帧同步,若复帧同步码为“0000”,则第1至第15话路的信令码不能是() A.0000B.0100C.1101

帧同步是采用检测()来确定收、发端传输是否同步。 A.帧定位字B.帧失步码C.帧同步码D.信令码

PCM30/32路系统中,第21话路在()时隙中传输,第21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

第10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A、F9帧TS16前4位码B、F9帧TS16后4位码C、F10帧TS16前4位码D、F10帧TS16后4位码

PCM30/32路系统第19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A、第4帧TS16后4位码B、F4帧TS16C、F4帧TS16前4位码D、F4帧TS16后4位码

UP消息的信令消息字段包含()、标题码和信息信令。

对适合于基带传输的传输码型应便于( )的提取A、码字B、误码C、定时时钟D、信令

国际信令网的信令编码为14位,采用()编号结构。A、大区识别码B、区域识别码C、信令点识别码D、其它识别码

RNC与MGW之间在MTP3B层的数据定义时涉及到()。A、14位信令点码B、24位信令点码C、信令链路D、信令路由

7号信令点用14bit国内保留字进行描述时,按从左到右顺序描述的是()A、信令点—区域码—大区B、大区—区域码—信令点C、信令点—分信令区—主信令区D、主信令区—分信令区—信令点

在传输线路为成复帧的E1中,第0时隙用于传输()A、帧同步数据B、有效数据C、信令D、帧复用数据

请求发码信号属于()。A、用户线信令B、线路信令C、记发器信令

为避免影响复帧同步,若复帧同步码为“0000”,则第1至第15话路的信令码不能是()A、0000B、0100C、1101

以下参数那些是A1/A2接口上的对接参数:()A、源信令点和目的信令点B、位置区域码和PCF的外部IP地址C、系统标识和网络标识D、网络指示语和信令点长度

信令传输链路提供了传送信令信息的()通道。A、物理B、传输C、透明D、信令

在移动通信信令格式中()中含有信令信息的真正内容.A、位同步码B、字同步码C、信息码

帧同步是采用检测()来确定收、发端传输是否同步。A、帧定位字B、帧失步码C、帧同步码D、信令码

RTCP协议的作用是()A、码流传输B、呼叫信令C、能力集D、传输控制

()不是对信令方式的基本要求。A、信令传输稳定可靠B、信令设备复杂C、对传输设备要求低D、信令传送速度快

单选题对适合于基带传输的传输码型应便于( )的提取。A码字B误码C定时时钟D信令

单选题帧同步是采用检测()来确定收、发端传输是否同步。A帧定位字B帧失步码C帧同步码D信令码

填空题中国一号信令是一种()信令。它是国际()信令系统的一个子集,是一种双向信令系统,可通过2线或4线传输。按信令传输方向,分为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按信令功能,分为()信令和()信令。

单选题RTCP协议的作用是()A码流传输B呼叫信令C能力集D传输控制

单选题PCM30/32路系统中第23话路信令码的传输时隙位置是()AF7帧TS16的前4位码BF7帧TS16的后4位码CF8帧TS16的前4位码DF8帧TS16的后4位码

单选题PCM30/32系统第26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即在帧结构中的位置)为()AF11帧TS16的前4位码BF11帧TS16的后4位码CF12帧TS16的前4位码DF12帧TS16的后4位码

单选题PCM30/32路系统第17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AF1帧TS16的前4位码BF1帧TS16的后4位码CF2帧TS16的前4位码DF2帧TS16的后4位码

单选题为避免影响复帧同步,若复帧同步码为“0000”,则第1至第15话路的信令码不能是()A0000B0100C1101

填空题PCM30/32路系统中,第21话路在()时隙中传输,第21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