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如果说方正集团奉行的“科技顶天,市场立地”模式和联想集团倡导的“贸工技”发展思路构成了其各自的企业生存理念,那么对于实达集团而言,不断的重组则构成了其企业发展的主线。实达集团从创办开始就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平台,实行“国有法人控股,员工持重要股份”的股份制形式。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积累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和比净资产高得多的包括人才、品牌在内的无形资产,为集团启动新一轮的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实力和基础。  在实施产权重组的同时,实达集团也积极面向信息产业进行业务重组。1998年以来,实达集团以一系列“大动作”频频亮相,成为1998年中国信息产业最耀眼的明星:首先,自1997年9月实达集团推出第一台PC以来,实达集团PC业在一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达集团PC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跃居第五名;其次是实达软件的异军突起,自1997年下半年,实达集团斥巨资购并在邮电系统享有盛誉的北京朗新公司后,1998年又投资8000万元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产业公司,并相继投资数千万元购并了以“东方快车”闻名的北京铭泰公司和在我国软件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京东方龙马公司;在实达集团PC业和软件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实达集团继续保持着原有支柱产业——终端及其他外设产品的领先地位。在谈到这些成就时,实达电脑集团总裁叶龙说:  “10年前,当我们开始创业时,更多的是凭借着涌动的激情和心中的理想。10年艰辛造就了今天的实达集团。”  “我们是以终端为切入点进入信息产业的。在终端领域的成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在取得终端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也积累了技术、制造和市场的优势。而在终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使我们比较容易地进入了打印机、POS、IC卡机具、Modem等外设产品领域,并取得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实达集团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计算机外设厂商。”  “如果说我们从终端进入其他外设产品是水到渠成,那么1997年我们进军PC业和软件业就具有产业重组和升级的意义了。实达PC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几近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个人电脑国产品牌前五名、家用电脑市场销售排名第二的好成绩。1997年实达集团大规模投资软件业取得巨大成功,引起的连锁反应,对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面向21世纪,实达集团将形成电脑硬件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三大产业布局,从而奠定我们由主流信息产品供应商到信息产品主流供应商的地位,顺应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潮。”  “1998年,我们又迎来了一次管理上的变革,此次变革力度之大、对实达集团未来影响之深,使我们把它称为管理重组、产业重组并举,统称为战略重组。此次管理重组对于实达集团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可见一斑。”  “此次管理重组有着深刻的产业和企业的背景。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快,对企业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必然要求企业在营运中也要提高管理水平。中国IT产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在IT产业的主流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竞争的加剧导致IT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竞争。”  “从企业内部来看,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集团已拥有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群,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忽视市场营销造成企业运行的低效率和随意性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实达集团向更高层面发展。实达集团要真正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就必须突破这些管理‘瓶颈’。”  问题  1.试分析实达集团1997年进入PC领域和软件业的战略类型及其障碍的大小。  2.试分析实达集团重组的动因。

问答题
如果说方正集团奉行的“科技顶天,市场立地”模式和联想集团倡导的“贸工技”发展思路构成了其各自的企业生存理念,那么对于实达集团而言,不断的重组则构成了其企业发展的主线。实达集团从创办开始就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平台,实行“国有法人控股,员工持重要股份”的股份制形式。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积累了6亿多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和比净资产高得多的包括人才、品牌在内的无形资产,为集团启动新一轮的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实力和基础。  在实施产权重组的同时,实达集团也积极面向信息产业进行业务重组。1998年以来,实达集团以一系列“大动作”频频亮相,成为1998年中国信息产业最耀眼的明星:首先,自1997年9月实达集团推出第一台PC以来,实达集团PC业在一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达集团PC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跃居第五名;其次是实达软件的异军突起,自1997年下半年,实达集团斥巨资购并在邮电系统享有盛誉的北京朗新公司后,1998年又投资8000万元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实达电脑软件集成产业公司,并相继投资数千万元购并了以“东方快车”闻名的北京铭泰公司和在我国软件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北京东方龙马公司;在实达集团PC业和软件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实达集团继续保持着原有支柱产业——终端及其他外设产品的领先地位。在谈到这些成就时,实达电脑集团总裁叶龙说:  “10年前,当我们开始创业时,更多的是凭借着涌动的激情和心中的理想。10年艰辛造就了今天的实达集团。”  “我们是以终端为切入点进入信息产业的。在终端领域的成功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在取得终端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也积累了技术、制造和市场的优势。而在终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使我们比较容易地进入了打印机、POS、IC卡机具、Modem等外设产品领域,并取得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实达集团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大的计算机外设厂商。”  “如果说我们从终端进入其他外设产品是水到渠成,那么1997年我们进军PC业和软件业就具有产业重组和升级的意义了。实达PC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几近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个人电脑国产品牌前五名、家用电脑市场销售排名第二的好成绩。1997年实达集团大规模投资软件业取得巨大成功,引起的连锁反应,对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面向21世纪,实达集团将形成电脑硬件业、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三大产业布局,从而奠定我们由主流信息产品供应商到信息产品主流供应商的地位,顺应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大潮。”  “1998年,我们又迎来了一次管理上的变革,此次变革力度之大、对实达集团未来影响之深,使我们把它称为管理重组、产业重组并举,统称为战略重组。此次管理重组对于实达集团发展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可见一斑。”  “此次管理重组有着深刻的产业和企业的背景。从外部环境看,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加快,对企业的管理也日益规范,必然要求企业在营运中也要提高管理水平。中国IT产业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尤其在IT产业的主流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竞争的加剧导致IT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的竞争。”  “从企业内部来看,随着产业重组的顺利实施,实达集团已拥有涵盖从主流到非主流、从硬件到软件的产品群,不断增多的产品种类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管理方式的缺陷日益显现出来,如企业的资源不能共享、以产品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直接削弱了实达产品对客户的影响力、忽视市场营销造成企业运行的低效率和随意性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实达集团向更高层面发展。实达集团要真正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供应商,就必须突破这些管理‘瓶颈’。”  问题  1.试分析实达集团1997年进入PC领域和软件业的战略类型及其障碍的大小。  2.试分析实达集团重组的动因。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下列属于资产重组过程中的关联交易行为的是( ).A.上市公司受让和置换其集团公司资产B.集团公司占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资金C.上市公司购买其集团公司生产的产品D.集团公司负担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广告费用

国有法人单位(行业性总公司和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司除 外)所拥有的企业,包括( ),以全部或部分资产改建为股份公司,进 入股份公司的净资产折成的股份,界定为国有法人股。A.产权关系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 (全资子公司)B.产权关系未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 业(全资子公司)C.控股子企业(不包括其下属企业)D.控股子企业(控股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在中钢集团债转股的方案中,由于中钢存在错综复杂债务困局,债权机构帮助其理顺业务,同时对中钢集团提出策略:债务重组+业务重组双线推进。(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国有法人单位(行业性总公司和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司除外)所拥有的企业,包括( ),以全部或部分资产改建为股份公司,进入股份公司的净资产折成的股份,界定为国有法人股。A.产权关系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全资子公司)B.产权关系未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全资子公司)C.控股子企业(不包括其下属企业)D.控股子企业(控股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由于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引起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一家饭店集团的投资兴趣。鉴于饭店市场的种种现状,该集团于2008年10月1日出资43亿收购了甲与乙两个饭店集团,形成新的饭店集团丙,改变了其单一的经营格局。2008年12月1日以丙集团的名义收购了旅行社集团丁。2010年8月,重组后的旅游集团戊宣告成立。该饭店集团在经营饭店业务的同时还进入房地产领域,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饭店集团已经全国最大的旅游集团,旗下饭店集团所管理饭店分布在50个城市,占全国饭店客房总数的5%。该饭店集团的兼并行为符合国家的( )。 A.旅游产业布局政策 B.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C.旅游产业宏观政策 D.旅游产业市场政策 E.旅游产业技术政策

()是指由Y地区的政府授权经营的集团公司,省、市重点集团公司,国有独资公司,部分经营者素质较高、效益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A.S模式B.N模式C.Y模式D.Z模式

下列属于资产重组过程中关联交易行为的是()。A:上市公司受让和置换其集团公司资产B:集团公司占用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资金C:上市公司购买其集团公司生产的产品D:集团公司负担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广告费用

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以及债务重组属于纵向一体化集团的关联交易。()

甲集团对其某一子公司进行重组,需要在方案A和方案B中间选择一套执行,经过公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最后选择方案A。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重组条件已经发生改变,方案B更有利,于是,集团董事长决定改用方案B。请问集团董事长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X集团创建于1992年11月,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成立初期,X集团主要从事医药及房地产咨询等实业经营,但自1998年以来,X集团不断强化以资本运作为核心的投资扩张业务,逐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大型控股企业集团。集团成立初期,主营市场调查和咨询业务,不断积累原始权益资金。1998年,X集团将最初积累的留存资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中,开始生产乙肝诊断试剂。随后X集团以货币出资1300万元购买国外先进信息服务器设备用于信息产品研发,并在2003~2007年连续三年的时间里扩建厂房,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建立企业基地以扩大公司规模,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环境,X集团又投入600万元改造原集团大楼,建成了大屏幕显示、电脑检索、具备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大楼,盘活了价值2000多万元、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存量资产。2008年开始X集团积极介入国内钢铁产业的整合,与江苏南钢集团合作,间接持股其上市子公司南钢股份,控股设立联合有限公司,不仅如此,X集团还广泛涉及房地产、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公司逾100家。2010年X集团营业收入为23.3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5037万元,同比增长43.8%。在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中,大部分都是对外投资的投资回报,X集团在十余年间迅速成为横跨多个产业的大型民营控股集团。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简要分析X集团的投资战略选择。?、指出企业投资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判断集团成立初期至1998年所采取的融资战略,并说明理由。

1998年,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两大公司实行了重组,某些石油石化企业联手经营,上下游结合,这种重组属于()。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央企巨头重组接踵而至。继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中治集团并入五矿集团后,中国运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也即将实施重组,重组后的新集团名称为“中国远洋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海运集团,中远和中海的强强联合将创造出世界第四的集装箱海运能力。央企合并() ①是遵循价值规律所做的选择 ②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 ③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④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01年,联想集团分拆神州数码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企业分立的著名案例。在此案中,原联想集团实际上被分立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分立刚刚完成时,具有完全相同的股东。分拆后,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实际上是兄弟公司。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于1993年10月依照香港公司条例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其股票于1994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其控股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资所属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Legend Group Holdings Co.)。截至分拆前,联想集团的业务包括:(1)联想品牌IT产品的生产、销售;(2)国外品牌IT产品的代理;(3)系统集成及其他IT相关业务。 基于战略考虑,联想集团决定将国外品牌IT产品代理、系统集成、网络产品开发及销售等业务分拆出去。为此,联想集团于2001年1月25日在百慕大(Bermuda)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Digit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由该公司之附属公司持有拟分拆出去的全部业务。 分拆神州数码上市的具体安排如下:2001年4月24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了一项股息分配: 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所持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共计756 181 609股)支付给联想集团的全部股东作为股息。该项股息发放的条件与神州数码新股发行的条件相同。该项特殊的股息发放实际上就达到了分立的目的,股息发放的结果是: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是联想集团的子公司,联想集团的股东直接持有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成了联想集团的兄弟公司。 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也被认为是企业分立上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股份”)以其拥有的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等资产作价出资,连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及6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科技为同仁堂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行H股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同仁堂股份仍为其控股股东。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材料,试回答企业分立有哪两种形式?两种形式有什么不同?本案例中联想集团和同仁堂股份企业分立各属于哪种分立形式?

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还壮大了青啤实力。  拥有105亿资产盼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他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  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 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 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 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分析案例中各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并总结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

2001年,联想集团分拆神州数码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企业分立的著名案例。在此案中,原联想集团实际上被分立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分立刚刚完成时,具有完全相同的股东。分拆后,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实际上是兄弟公司。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于1993年10月依照香港公司条例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其股票于1994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其控股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资所属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Legend Group Holdings Co.)。截至分拆前,联想集团的业务包括:(1)联想品牌IT产品的生产、销售;(2)国外品牌IT产品的代理;(3)系统集成及其他IT相关业务。  基于战略考虑,联想集团决定将国外品牌IT产品代理、系统集成、网络产品开发及销售等业务分拆出去。为此,联想集团于2001年1月25日在百慕大(Bermuda)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Digit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由该公司之附属公司持有拟分拆出去的全部业务。 分拆神州数码上市的具体安排如下:2001年4月24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了一项股息分配:  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所持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共计756 181 609股)支付给联想集团的全部股东作为股息。该项股息发放的条件与神州数码新股发行的条件相同。该项特殊的股息发放实际上就达到了分立的目的,股息发放的结果是: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是联想集团的子公司,联想集团的股东直接持有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成了联想集团的兄弟公司。  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也被认为是企业分立上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股份”)以其拥有的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等资产作价出资,连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及6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科技为同仁堂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行H股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同仁堂股份仍为其控股股东。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材料,试回答什么是企业分立?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由永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和中原大化重组而成。

河南煤化集团重组的优势:规模优势、产业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

经报国务院批准,()实施联合重组,合并后的集团产量规模仅次于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位列全球第二。A、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B、首钢集团与武钢集团C、宝钢集团与首钢集团D、鞍钢集团与首钢集团

由于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引起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同时也吸引了某房地产集团的投资兴趣。鉴于饭店市场的种种现状,该集团于2000年10月1日出资43亿收购了甲与乙两个饭店集团,形成新的饭店集团丙,改变了其单一的经营格局。2001年7月7日以丙集团的名义收购了旅行社集团丁。2001年8月。7g重组后的旅游集团戊宣告成立。作为全国最大的旅游集团,旅游集团戊旗下饭店集团所管理饭店分布在50个城市,占全国饭店客房总数的5%。该房地产集团的兼并行为符合国家的( )。A、旅游产业布局政策B、旅游产业组织政策C、旅游产业宏观政策D、旅游产业市场政策E、旅游产业技术政策

问答题2001年,联想集团分拆神州数码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企业分立的著名案例。在此案中,原联想集团实际上被分立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分立刚刚完成时,具有完全相同的股东。分拆后,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实际上是兄弟公司。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于1993年10月依照香港公司条例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其股票于1994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其控股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资所属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Legend Group Holdings Co.)。截至分拆前,联想集团的业务包括:(1)联想品牌IT产品的生产、销售;(2)国外品牌IT产品的代理;(3)系统集成及其他IT相关业务。  基于战略考虑,联想集团决定将国外品牌IT产品代理、系统集成、网络产品开发及销售等业务分拆出去。为此,联想集团于2001年1月25日在百慕大(Bermuda)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Digit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由该公司之附属公司持有拟分拆出去的全部业务。 分拆神州数码上市的具体安排如下:2001年4月24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了一项股息分配:  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所持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共计756 181 609股)支付给联想集团的全部股东作为股息。该项股息发放的条件与神州数码新股发行的条件相同。该项特殊的股息发放实际上就达到了分立的目的,股息发放的结果是: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是联想集团的子公司,联想集团的股东直接持有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成了联想集团的兄弟公司。  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也被认为是企业分立上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股份”)以其拥有的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等资产作价出资,连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及6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科技为同仁堂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行H股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同仁堂股份仍为其控股股东。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材料,试回答什么是企业分立?

单选题()采用集权和分权管理并存的管理特征。A控股型企业集团B产业型企业集团C管理型企业集团D国有型企业集团

填空题1998年,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两大公司实行了重组,某些石油石化企业联手经营,上下游结合,这种重组属于()。

问答题几年来,青啤集团依靠自身的品牌资本优势,先后斥资6.6亿元,收购资产12.3亿元,兼并收购了省内外14家啤酒企业。不仅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还壮大了青啤实力。  拥有105亿资产盼美的集团一直是我国白色家电业的巨头,然而,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进军其他行业、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美的集团的现实选择。2003年8月和10月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和湖南三湘客车,正式进入汽车业。此后不久,又收购了安徽天润集团,进军化工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美的将以家电制造为基础平台,以美的既有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内部重组和外部并购为手段,通过对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新产业的扩张,实现多产业经营发展的格局。  2003年8月,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一分为三: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剥离,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承担了1 700多亿元的利差损失,但这为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铺平了道路。 2000年,联想集团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对其核心业务进行拆分,分别成立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2001年6月1日,神州数码股票在香港上市。  1999年,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回购方式向国有法人股股东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回购并注销股份10亿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37. 98%,共计动用资金25.1亿元。国有法人股股东控股比例由原来的80. 25%下降到68.16%,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分析案例中各企业的资本运营模式,并总结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模式。

问答题2001年,联想集团分拆神州数码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企业分立的著名案例。在此案中,原联想集团实际上被分立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在分立刚刚完成时,具有完全相同的股东。分拆后,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实际上是兄弟公司。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于1993年10月依照香港公司条例在香港成立的有限公司,其股票于1994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其控股股东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全资所属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Legend Group Holdings Co.)。截至分拆前,联想集团的业务包括:(1)联想品牌IT产品的生产、销售;(2)国外品牌IT产品的代理;(3)系统集成及其他IT相关业务。 基于战略考虑,联想集团决定将国外品牌IT产品代理、系统集成、网络产品开发及销售等业务分拆出去。为此,联想集团于2001年1月25日在百慕大(Bermuda)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Digital China Holdings Limited),由该公司之附属公司持有拟分拆出去的全部业务。 分拆神州数码上市的具体安排如下:2001年4月24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了一项股息分配: 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所持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共计756 181 609股)支付给联想集团的全部股东作为股息。该项股息发放的条件与神州数码新股发行的条件相同。该项特殊的股息发放实际上就达到了分立的目的,股息发放的结果是: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是联想集团的子公司,联想集团的股东直接持有神州数码集团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成了联想集团的兄弟公司。 2000年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也被认为是企业分立上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股份”)以其拥有的制药二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研发中心等资产作价出资,连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及6位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同仁堂科技为同仁堂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行H股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后,同仁堂股份仍为其控股股东。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材料,试回答企业分立有哪两种形式?两种形式有什么不同?本案例中联想集团和同仁堂股份企业分立各属于哪种分立形式?

问答题1.1997年底,由于在现实经营中发现,只要出一个产品就多出一个公司来,实达集团建立了子分公司平台,想把分公司的行政资源、管理资源和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面对所有产品。但这一平台仍没有直接参与经营,产品还是分公司各做各的。 2.1998年6月实达又提出了一个区域子公司运作方案,想通过区域考核来调动人员,让他们从经济角度整合所有产品来一起销售。因此可以说,从1996年到1998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实达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销售体系,但一直没走出来。 3.1998年实达集团与麦肯锡签署协议,请这个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企业对实达现有营销及销售体系作出评价,并针对集团的硬件产业,设计一个面向新世纪、向国际化公司运行机制靠拢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 4.项目第一阶段,麦肯锡用了3周时间,评价实达现有的市场营销及销售体系,主要是分析当时各产品线的市场细分状况,与竞争对手及国际大公司进行比较,并作出具体评价。 5.第二阶段实达人员也开始全方位参与新体系的设计活动。首先是制定新的组织结构方案。为确定新的组织结构,实达召开了三次集团高层会议进行讨论,中间还进行一次国内外IT公司的介绍,介绍了IBM、康柏、ACER、联想、HP、DELL的组织架构、经营方针,并分析实达与他们的比较情况。 6.第三阶段结束时,麦肯锡向实达提供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直接在集团内部进行全局性大调整,但这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一套是渐进式的过渡方案,先在子公司内部推行,成功后再向集团推广。 7.实达采用了一步到位的方案,并据此决定新的组织结构采用事业部制:成立销售事业部,负责渠道、大行业销售及全国分公司;设立硬件制造事业部,综合了集团硬件产业的各个产品,包括所有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营运;设立营销事业部,把产品分为行业产品与商用产品、代理产品,同时加上一些市场的配合部门,如营销服务部、业务计划部。 8.实达决定,自1998年10月16日开始,战略重组工作全面展开,至12月5日前完成新旧体系的转换,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运行新体系。 9.由于原有子公司销售力量在新体制中被拆散,受到破坏,而新的集中销售体制面临各种产品的不同用户又表现出效率极低,再加上实达电脑产品当时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实达产品的销售量远远没有达到原定的年度计划。主导产品实达个人电脑就是—例,到1999年5月只完成全年任务的25%,产品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便成了严峻的问题。 10.方案推行到1999年5月,实达从业务层面一分为二:贾红兵负责PC业务,黄奕豪负责外设、网络——管理模式又重新退回到原来的子公司制,这也意味着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终结。该事件对你有什么启示?

单选题关于公司集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公司集团本身具有法人资格B公司集团的成员公司和公司集团都具有法人资格C在我国,所有的国有独资公司均由国家全资控股,因此属于公司集团D股份持有与合同控制是形成公司集团的主要途径

问答题1.1997年底,由于在现实经营中发现,只要出一个产品就多出一个公司来,实达集团建立了子分公司平台,想把分公司的行政资源、管理资源和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面对所有产品。但这一平台仍没有直接参与经营,产品还是分公司各做各的。 2.1998年6月实达又提出了一个区域子公司运作方案,想通过区域考核来调动人员,让他们从经济角度整合所有产品来一起销售。因此可以说,从1996年到1998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实达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销售体系,但一直没走出来。 3.1998年实达集团与麦肯锡签署协议,请这个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企业对实达现有营销及销售体系作出评价,并针对集团的硬件产业,设计一个面向新世纪、向国际化公司运行机制靠拢的市场营销及销售组织体系。 4.项目第一阶段,麦肯锡用了3周时间,评价实达现有的市场营销及销售体系,主要是分析当时各产品线的市场细分状况,与竞争对手及国际大公司进行比较,并作出具体评价。 5.第二阶段实达人员也开始全方位参与新体系的设计活动。首先是制定新的组织结构方案。为确定新的组织结构,实达召开了三次集团高层会议进行讨论,中间还进行一次国内外IT公司的介绍,介绍了IBM、康柏、ACER、联想、HP、DELL的组织架构、经营方针,并分析实达与他们的比较情况。 6.第三阶段结束时,麦肯锡向实达提供了两套方案,一套是一步到位的,直接在集团内部进行全局性大调整,但这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一套是渐进式的过渡方案,先在子公司内部推行,成功后再向集团推广。 7.实达采用了一步到位的方案,并据此决定新的组织结构采用事业部制:成立销售事业部,负责渠道、大行业销售及全国分公司;设立硬件制造事业部,综合了集团硬件产业的各个产品,包括所有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营运;设立营销事业部,把产品分为行业产品与商用产品、代理产品,同时加上一些市场的配合部门,如营销服务部、业务计划部。 8.实达决定,自1998年10月16日开始,战略重组工作全面展开,至12月5日前完成新旧体系的转换,从1999年1月1日起,全面运行新体系。 9.由于原有子公司销售力量在新体制中被拆散,受到破坏,而新的集中销售体制面临各种产品的不同用户又表现出效率极低,再加上实达电脑产品当时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实达产品的销售量远远没有达到原定的年度计划。主导产品实达个人电脑就是—例,到1999年5月只完成全年任务的25%,产品库存积压和资金积压便成了严峻的问题。 10.方案推行到1999年5月,实达从业务层面一分为二:贾红兵负责PC业务,黄奕豪负责外设、网络——管理模式又重新退回到原来的子公司制,这也意味着麦肯锡方案在实达的终结。请分析麦肯锡在实达的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