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抗压强度比是以()与()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A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B基准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C掺外加剂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D基准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

单选题
抗压强度比是以()与()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
A

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

B

基准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

C

掺外加剂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

D

基准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根据标准GB8076-2008,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其试件制作及养护应符合() A.用振动台振动10~15SB.用振动台振动15~20SC.试件预养温度为(20±3)℃D.试件预养温度为(20±2)℃

粒化高炉矿渣的活性指数,可以采用试验样品与对比样品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计算确定。

测定外加剂的抗压强度比时,必须测定基准混凝土和外加剂混凝土同龄期的抗压强度。()

材料的耐水性可用软化系数表示,软化系数是:A.吸水后的表观密度与干表观密度之比B.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C.饱水后的材料质量与干燥质量之比D.饱水后的材料体积与干燥体积之比

材料的软化系数是指(  )。A、吸水率与含水率之比B、材料饱水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之比C、材料受冻后抗压强度与受冻前抗压强度之比D、材料饱水弹性模量与干燥弹性模量之比

岩石的软化系数是指下列哪个比值?A.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B.干燥状态下的剪切强度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C.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D.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快硬硅酸盐水泥的抗压强度等级以()d龄期的抗压强度来表示。A、 3B、 7C、 14D、 28

再生胶砂强度比是指再生胶砂抗压强度与基准胶砂抗压强度()。A、之比B、之差C、之和D、之积

抗压强度比是以()与()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A、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B、基准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C、掺外加剂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D、基准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

再生胶砂强度比是指再生胶砂抗压强度与基准胶砂抗压强度之比。

普通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是()A、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B、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到6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C、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到2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D、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到14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砼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预制梁用碎石与砼强度等级之比为不应小于()。A、1B、1.5C、2

石料的抗压强度是以标准试件在()状态下,单轴受压的极限抗压强度来表示的。

判定混凝土质量的强度,通常是以标准条件下养护7d龄期的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来表示。

试验表明,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之比约为0.7~0.8。

普通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是()。A、随施工现场的气候环境养护28天的抗压强度B、随施工现场气候养护到600℃²d时的抗压强度C、随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养护到2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D、随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养护到14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面层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采用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

材料的耐水性可用软化系数表示,软化系数是:()A、吸水后的表观密度与干表观密度之比B、饱水状态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C、饱水后的材料质量与干燥质量之比D、饱水后的材料体积与干燥体积之比

受检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是指外加剂的()A、增强效果B、抗压强度比C、抗压强度提高值D、抗压强度

一般而言,当龄期和强度增加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比会()A、不变B、降低C、增大D、无规律

砌体的抗压强度与砌体的龄期无关。

单选题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压强度与砼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预制梁用碎石与砼强度等级之比为不应小于()。A1B1.5C2

判断题再生胶砂强度比是指再生胶砂抗压强度与基准胶砂抗压强度之比。A对B错

单选题再生胶砂强度比是指再生胶砂抗压强度与基准胶砂抗压强度()。A之比B之差C之和D之积

单选题快硬硅酸盐水泥的抗压强度等级以( )龄期的抗压强度来表示。A3dB7dC14dD28d

单选题抗压强度比是以()与()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A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B基准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C掺外加剂混凝土与掺外加剂混凝土D基准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

单选题框架柱轴压比是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与()A柱核心区面积之比B柱全截面面积之比C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D柱核心区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之比

单选题受检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是指外加剂的()A增强效果B抗压强度比C抗压强度提高值D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