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什么?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
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毛泽东。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什么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A、《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B、《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A、《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B、《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A、自力更生B、独立自主C、坚持对外开放D、搬外国经验
()率先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
1955年底,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A、邓小平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提出“按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立足国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观点的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云
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B、《正确处理人民矛盾》C、《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提出“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观点的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子恢D、陈云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思想的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陈云
单选题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前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以()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美国B共产国际C历史经验D苏联
单选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提出“按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立足国情,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观点的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云
单选题1955年底,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是()A邓小平B周恩来C毛泽东D刘少奇
判断题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毛泽东。A对B错
判断题邓小平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A对B错
单选题毛泽东提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任务的著作是()A《论十大关系》B《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问答题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什么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单选题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单选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思想的党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陈云
单选题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A《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B《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论十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