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为防止自重湿陷性黄土所产生的路基病害,需要进行工程处理,一般可以采用下列处理措施中的(  )。A路基两侧的排水沟应进行严格防渗处理B采用地下排水沟排除地下水C采用预浸水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D采用重锤夯实强夯或挤密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多选题
为防止自重湿陷性黄土所产生的路基病害,需要进行工程处理,一般可以采用下列处理措施中的(  )。
A

路基两侧的排水沟应进行严格防渗处理

B

采用地下排水沟排除地下水

C

采用预浸水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D

采用重锤夯实强夯或挤密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参考解析

解析:
A项,排水沟进行防渗处理可预防湿陷;B项,采用地下排水沟排除地下水是不必要的,因为土体饱水后自重湿陷已经发生了;CD两项,预浸水法重锤夯实等均可消除自重湿陷性。

相关考题:

为防止自重湿陷性黄土所产生的路基病害,需要进行工程处理,一般可以采用下列处理措施中的( )。A.路基两侧的排水沟应进行严格防渗处理B.采用地下排水沟排除地下水C.采用预浸水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D.采用重锤夯实强夯或挤密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黄土的沉陷起始压力Psh在地基评价中起的作用有()。A.计算总湿陷量ΔsB.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C.根据基底压力及埋深评价是否应进行地基处理D.根据土层埋藏深度评价是否是自重湿陷性黄土

下列关于采用桩基础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桩基础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B.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可靠的持力层中C.对自重湿陷性黄土,桩底端应支承在压缩性较低的非湿陷性土层中D.单桩允许承载力,宜按现场浸水静载荷试验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确定

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在地基评价中起的作用有( )。A.计算总湿陷量Δs B.计算自重湿陷量ΔxsC.根据基底压力及埋深评价是否应进行地基处理D.根据土层埋藏深度评价是否是自重湿陷性黄土

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丙类多层建筑,若地基湿陷等级为II级(中等),当采用整片地基处理时,应满足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要求?()A.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B.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C.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2.5mD.地基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的3/4并不应小于1.0m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设,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设计原则是正确的?(A)对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B)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C)在使用期内地下水位可能会上升至地基压缩层深度以内的场地不能进行建设(D)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应力与上覆土的天然状态下自重压力之和时,该地基可按一般地区地基设计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消除地基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压缩层厚度的2/3B.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2/3,并应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不大于20cmC.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D.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多层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B、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C、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Ⅲ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3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D、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Ⅳ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45m,基础埋深3.00m,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400mm,桩间距1.00,等边三角形布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处理该场地的灰土桩数量(根)为下列哪项?(  )A.936B.1245C.1328D.1592

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说法不正确。A、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B、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C、丙类建筑应消除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湿陷性D、在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均不处理

陕北地区某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勘察中某探井每隔1m取土样,测得各土样的δzsi和δ如下表所示,该场地的湿陷类型为(),地基的湿陷等级为()。A、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C、黄土地基湿陷等级Ⅱ级D、黄土地基湿陷等级Ⅲ级

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在地基评价中起的作用有()A、计算湿陷量B、计算自重湿陷量C、根据基底压力及埋深价是否进行地基处理D、根据土层埋藏深度评价是否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是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产生的湿陷变形。A、黄土地区路基B、盐渍土地区路基C、滑坡地段路基D、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主要有()等。A、排水固结法B、强夯法C、挤密法D、换填法E、振动压实法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主要有A、排水固结法B、强夯法C、挤密法D、换填法E、振动压实法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下述()说法不正确()A、午城黄土及离石黄土一般不具湿陷性B、黄土的成因主要有风积、冲积、洪积、坡积、崩积C、塑性指数小于10的黄土称为粉质黄土D、黄土的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可采用总湿陷量、实测自重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进行评价

关于黄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B、湿陷性黄土遇水后,产生湿陷变形C、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D、干燥状态下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很差

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是()A、自重湿陷性黄土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C、外力湿陷性黄土D、混合湿陷性黄土

问答题何谓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多选题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设,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设计原则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A对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B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C在使用期内地下水位可能会上升至地基压缩层深度以内的场地不能进行建设D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应力与上覆土的天然状态下自重压力之和时,该地基可按一般地区地基设计

单选题黄土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发生湿陷的是()A自重湿陷性黄土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C外力湿陷性黄土D混合湿陷性黄土

多选题关于黄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B湿陷性黄土遇水后,产生湿陷变形C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D干燥状态下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很差

多选题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在地基评价中起的作用有()A计算湿陷量B计算自重湿陷量C根据基底压力及埋深价是否进行地基处理D根据土层埋藏深度评价是否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单选题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下述()说法不正确()A午城黄土及离石黄土一般不具湿陷性B黄土的成因主要有风积、冲积、洪积、坡积、崩积C塑性指数小于10的黄土称为粉质黄土D黄土的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可采用总湿陷量、实测自重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进行评价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进行设计B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可不采取消除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地基处理措施,但应采取严格防水措施和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C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D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下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单选题()是在外荷载或自重的作用下受水浸湿后产生的湿陷变形。A黄土地区路基B盐渍土地区路基C滑坡地段路基D黄土的湿陷性

多选题黄土的湿陷起始压力Psh在地基评价中起的作用有(  )。A计算总湿陷量ΔsB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C根据基底压力及埋深评价是否应进行地基处理D根据土层埋藏深度评价是否是自重湿陷性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