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 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填空题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 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无缝道岔设( )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各设1对。A.5对B.6对C.7对D.3对

无缝道岔宜在()分别设置1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A.道岔始端B.道岔终端C.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D.道岔中心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道岔的岔头、限位器、岔尾桩号现场不做标记只粘贴标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成组更换道岔和岔枕主要内容是()。A、铺设新道岔和岔枕;铺设无缝道岔时,含焊接钢轨、铺设胶接绝缘钢轨(接头)并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道岔,埋设位移观测桩B、更换道碴C、整修道岔及其前后线路,做好排水工作D、回收旧料,清理场地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调节器及其前后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方法()。A、调节器两端B、调节器前后50m处C、调节器前后200m处D、双向调节器在中间增设1对

提速道岔岔枕按垂直于道岔直股钢轨布置。

无缝道岔岔内钢轨焊连顺序为( )。A、曲股→直股→尖轨跟部B、尖轨跟部→曲股→直股C、直股→曲股→尖轨跟部D、尖轨跟部→直股→曲股

无缝道岔的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下各设1对。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无缝道岔设()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各设1对。A、5对B、6对C、7对D、3对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下列()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A、间隔铁B、限位器处C、接头D、导曲中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 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每组道岔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即岔前、岔后、限位器、距离道岔前后各()m处均设位移观测桩。A、30B、50C、60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判断题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A对B错

多选题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填空题道岔及其前后设置()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多选题成组更换道岔和岔枕主要内容是()。A铺设新道岔和岔枕;铺设无缝道岔时,含焊接钢轨、铺设胶接绝缘钢轨(接头)并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道岔,埋设位移观测桩B更换道碴C整修道岔及其前后线路,做好排水工作D回收旧料,清理场地

多选题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下列()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A间隔铁B限位器处C接头D导曲中

判断题无缝道岔的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下各设1对。A对B错

单选题无缝道岔设()观测桩,在间隔铁或限位器处设1对,在岔头、岔尾各设1对。A5对B6对C7对D3对

判断题提速道岔岔枕按垂直于道岔直股钢轨布置。A对B错

单选题每组道岔设置5对位移观测桩,即岔前、岔后、限位器、距离道岔前后各()m处均设位移观测桩。A30B50C60

判断题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