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拌和与压实温度的方法,可通过测定沥青黏度,绘制黏温曲线,按规定要求确定适宜的等黏温度。当缺乏沥青黏度测定条件时,也可按规范查表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通常在普通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0~20℃;掺加纤维时再提高10℃左右。A对B错

判断题
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拌和与压实温度的方法,可通过测定沥青黏度,绘制黏温曲线,按规定要求确定适宜的等黏温度。当缺乏沥青黏度测定条件时,也可按规范查表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通常在普通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0~20℃;掺加纤维时再提高10℃左右。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及铺筑厚度等条件按规范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 )。A.经验值B.低限C.高限D.中值

现场冷再生中关键技术是( )。A:添加的胶黏剂(如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水泥)与旧混合料的均匀拌和技术B:旧沥青混合料的加热重熔技术C:新加沥青、再生剂与旧混合料的均匀复拌技术D:解决旧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加热重熔问题与旧沥青混合料的精确计量问题

关于沥青旋转黏度试验(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法),请回答以下问题。(5)关于黏温曲线说法正确的有( )。A.当使用石油沥青时,宜以黏度为0.28Pa·s±0.03Pa·s时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范围B.当使用石油沥青时,宜以黏度为0.1Pa·s±0.02Pa·s时的温度作为压实成型温度范围C.黏温曲线斜率越大,拌和温度范围越小D.黏温曲线斜率越小,压实成型温度范围越大

关于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请回答以下问题。(5)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注意事项包括( )。A.常温沥青混合料矿料、试模、套筒、及击实座等要按规范置于烘箱中加热B.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和矿粉加入时机C.浸水脱模法不能用于测量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D.标准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为75次,大马歇尔试件为90次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是强度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变化,温度升高时,沥青的黏滞度降低,矿料之间的黏结力削弱,导致强度降低,温度降低时恰好相反。( )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测试不包括()。 A.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B.施工现场的摊铺温度C.碾压开始时混合料的内部温度D.沥青混合料厂内拌和温度

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时,应将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预热至拌和温度以上10℃备用。()

以下是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要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黏温曲线,下列内容( )正确。A.绘制黏温曲线,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B.利用布洛克菲尔德黏度计测定45℃表观黏度C.根据黏温曲线,宜以表观黏度为0.17Pa*s+0.02Pa*s时的温度作为拌和温度范围D.根据黏温曲线,宜以表观黏度为0.28Pa*s+0.03Pa*s时的温度作为压实温度范围

以下不属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辗压温度试验是( )。A.标准黏度试验B.赛博特黏度试验C.布氏黏度试验D.运动黏度试验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定,报告中每车沥青混合料应测试()温度。 A.到达现场温度B.出厂温度C.摊铺温度D.拌和温度

当缺乏运动黏度测定条件时,制备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可按现行规范提供的参考表选用。针入度小、稠度大的沥青取低限;针入度大、稠度小的沥青取高限,一般取中值。()

关于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请回答以下问题。(1)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要求包括( )。A.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B.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时,一组试件数量不少于6个C.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压实温度通常比普通沥青提高10-20℃D.沥青混合料保持在要求的拌和温度范围内,标准的总拌和时间为3min

关于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一温 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髙10?20℃, 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B. 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一温 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髙30?50℃, 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C.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 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D.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关于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一温 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髙10?20℃, 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B.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48h,贮存期间温 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C. 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 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D. 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不间断摊铺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及铺筑厚度等条件按规 范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 )。A.经验值 B.低限C.高限 D.中值

改良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改良沥青品种、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通常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正常生产温度提高A.5-10℃B.10-20℃C.20-25℃D.25-30℃

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确定。A、 改性沥青品种B、 改性沥青黏度C、 气候条件D、 混合料出厂温度E、 铺装层厚度

沥青混合料拌合和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上卧层温度确定。

改性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应根据()确定。A.改性沥青品种B.改性沥青黏度C.气候条件D.混合料出厂温度E.铺装层厚度

确定热拌沥青混合料最低摊铺温度的根据有( )。A.沥青标号及黏度B.铺筑层厚度C.沥青混合料种类D.下卧层表面温度E.摊铺机的性能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整要解决的问题是()。A、确定拌和温度;B、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C、确定沥青用量;D、确定拌和时间。

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拌和与压实温度的方法,可通过测定沥青黏度,绘制黏温曲线,按规定要求确定适宜的等黏温度。当缺乏沥青黏度测定条件时,也可按规范查表选用,并根据沥青品种和标号作适当调整。对大部分聚合物改性沥青,通常在普通沥青的基础上提高10~20℃;掺加纤维时再提高10℃左右。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碾压()A、热拌沥青混合料不应采用轮胎式沥青摊铺机摊铺碾压B、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3m/min的范围内C、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D、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等因素经试压确定

沥青混合料制作击实试件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粗细集料按预定的数量进行预热至拌和温度以上15℃B、将击实用试模,套筒击实座加热至100℃1小时C、将拌合机预热至搅拌温度以上10℃左右D、加入拌锅的顺序是粗细集料、沥青、矿料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小于2%的密实沥青混合料试件表观相对密度或表观密度标准温度为25℃±0.5℃。

单选题采用马歇尔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涉及的主要步骤有: ①估计制备一个马歇尔试件所需拌和料数量,称取伴和好的混合料进行初次击实成型; ②计算出一组试件所需的各原材料用量,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待用; ③采用马歇尔仪进行马歇尔试验; ④根据混合料试件吸水率大大小,选择合适方法进行混合料密度的测定; ⑤根据初次成型制备的试件高度,进行必要的材料用量修订后,再次击实成型马歇尔试件; ⑥依据道路等级、气候特点、交通状况及路面结构部位等因素,选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类型; ⑦根据不同沥青用量和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指出进行马歇尔试验的正确步骤()。A⑦-⑥-①-②-⑤-④-③B⑦-⑥-②-①-⑤-③-④C⑥-①-②-④-⑤-③-⑦D⑥-②-①-⑤-④-③-⑦

多选题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调整要解决的问题是()。A确定拌和温度;B确定各热料仓矿料的配合比例;C确定沥青用量;D确定拌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