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砂土场地地表水平,无外荷载,砂土的c=0,φ=35°,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为0,砂土挖深为5.0m,挡墙为直立重力挡墙,墙背光滑,如不采取排水措施,挡墙墙背的总侧向压力及其距墙顶面的距离分别为()。A74.3kN、1.67mB60.8kN、1.67mC74.3kN、3.33mD60.8kN、3.33m

单选题
某砂土场地地表水平,无外荷载,砂土的c=0,φ=35°,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为0,砂土挖深为5.0m,挡墙为直立重力挡墙,墙背光滑,如不采取排水措施,挡墙墙背的总侧向压力及其距墙顶面的距离分别为()。
A

74.3kN、1.67m

B

60.8kN、1.67m

C

74.3kN、3.33m

D

60.8kN、3.33m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某深4.0m 二级基坑,位于砂土场地中。基坑边坡直立,地表水平,无地面荷载及地下水,砂土的内聚力为0,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现采用排桩支护并在2.0m处设置一排锚杆,锚杆倾角15°,间距2.0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0N/mm2,锚固体直径为0.15m,锚固体与砂土间的摩阻力标准值为30kPa。计算单位长度挡土墙的支点力为( )kN。A. 27 B. 35 C. 43 D. 51

在均匀砂土地层进行自钻式旁压试验,某试验点深度为7.0m,地下水位埋深为1.0m,测得原位水平应力σh=93.6kPa;地下水位以上砂土的相对密度ds=2.65,含水量ω=15%,天然重度γ=19.0kN/m3,请计算试验点处的侧压力系数K0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水的重度γw=10kN/m3)(  )A、 0.37B、 0.42C、 0.55D、 0.59

海港码头高5.0m的挡土墙如图所示。墙后填土为冲填的饱和砂土,其饱和重度为18kN/m3,c=0,φ=30°,墙土间摩擦角δ=15°,地震时冲填砂土发生了完全液化,不计地震惯性力,问在砂土完全液化时作用于墙后的水平总压力最接近于下面哪个选项?(  )A、 33kN/mB、 75kN/mC、 158kN/mD、 225kN/m

某民用建筑场地勘探资料如下: 0~7 m黏性土,硬塑,Ps=5800 kPa; 7~10 m砂土,中密,Ps=8700 kPa,Rf=0.5; 10 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埋深为2.0 m,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定砂土层的液化性为( )。 A液化 B非液化 C不能判断

某民用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如下: ① 0~5 m低液限黏土,qc=2.8 MPa,fs=0.6 MPa; ② 5~12 m中砂土,qc=3.4 MP a..fs=1.2 MPa; ③ 12 m以下风化泥岩。 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锥尖阻力基准值为5 MPa,地下水位埋深为4.0 m,试判定该场地中砂土的液化性( )。A液化 B不液化 C不能判断

一无限长砂土坡,坡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土的饱和重度γsat=21kN/m3,c=0,φ=30°,地下水沿土坡表面渗流,当要求砂土坡稳定系数Ks为1.2时,α角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A、 14.0°B、 16.5°C、 25.5°D、 30.0°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 m为中砂土,松散,7 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在5.0 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 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 )进行折减。A 0B 1/3C 2/3D 1

某公路工程地基为砂土地基,黏粒含量为0,在地表下6.0 m处测得剪应力比为0.16,地下水埋深为2.0 m、8.0 m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8击,该处砂土的地震液化性为( )。A液化 B不液化

某场地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场地为砂土场地,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7、12、18,在三个深度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A.0B.1C.2D.3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0~6.0 m为粗砂土,6.0 m以下为卵石土,地下水埋深为1.0 m,地表测试粗砂土平均剪切波速为180 m/s,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相关规定,该场地应判定为( )场地。A液化 B不液化 C不能判断

如图,挡土墙墙高等于6 m,墙后砂土厚度h=1.6 m,已知砂土的重度γ=17. 5 kN/m3,内摩擦角为30°,黏聚力为0,墙后黏性土的重度为18. 15 kN/m3,内摩擦角18°,黏聚力为10kPa,按郎肯理论计算,问作用于每延米挡墙的总主动土压力Ea最接近()。(A) 82 kN (B) 92 kN (C) 102 kN (D) 112 kN

无限长土坡如图6-19所示,土坡坡角为30°,砂土与黏土的重度都是18kN/m3。如图 6-1 所示。砂土 c1=0,φ1=35°;黏土 c2=30kPa, φ2 =20°;黏土与岩石界面的c3 = 25kPa,φ3=150,如果假设滑动面都是平行于坡面,问最小安全系数的滑动面位置将相应于( )。A.砂土层中部 B.砂土与黏土界面在砂土一侧C.砂土与黏土界面在黏土一侧 D.黏土与岩石界面上

某场地中在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A、液化土层B、非液化土层C、处于临界状态D、不能判定

单选题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体直立,无地下水,坡高为5.0m,坡体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在2.5m处设置一排锚杆,间距为2.0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单根锚杆的水平拉力应为()。A40kNB54kNC81kND108kN

单选题无地下水的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允许土壁无支撑的垂直挖深为()。A1.0mB1.25mC1.5mD2.0m

单选题某工业建设场地为砂土,地表下5.5m处标准贯入击数为19击,该砂土的密实度为()。A松散B稍密C中密D密实

单选题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18kN/m3,饱和重度sat=20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m,地表下深度为4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A56kPaB76kPaC72kPaD80kPa

单选题某建筑物基础埋深2.0m,场地中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A液化土层B非液化土层C处于临界状态D不能判定

单选题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地下水位为2.0m,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c-10kPa,φ=20°,K0=0.60,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c=0,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总侧向压力距基坑底面的距离为()。A1.33mB1.37mC1.67mD2.0m

单选题某场地中在15~17m范围有一层饱和砂土,在16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测得实测锤击数为15击,经计算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2,场地地下水位埋深为15m,0~15m范围土层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则饱和砂土层可判定为()。A液化土层B非液化土层C处于临界状态D不能判定

单选题某建筑基坑位于砂土场地,基坑深度为5.0m,支护结构嵌固深度为3.0m,地下水位为5.0m,砂土的c=0,φ=30°,γ=18kN/m3,在支护结构端点处的侧向荷载为()。A30kPaB40kPaC50kPaD60kPa

单选题某公路工程场地中0~5m为黏性土,硬塑状态,r=19kN/m3,5~10m为砂土,稍密状态,10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埋深为5.0m,场地位于7度地震烈度区,在8.0m处,地震剪应力比为()。A0.075B0.15C0.20D0.30

单选题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地下水位为2.0m,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c-10kPa,φ=20°,K0=0.60,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c=0,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作用在支挡结构后侧的总的侧向压力为()。A75.2kNB79.6kNC86kND87.6kN

单选题某基坑场地土层如下:①0~12m,黏土,γ=18.5kN/m3,c=10kPa,φ=16°。②12m以下,砾砂土,γ=18kN/m3,c=0kPa,φ35°。砾砂土中承压水水位位于地表以下3.0m,基坑开挖深度为6.5m,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系数为()。A1.03B1.10C1.13D1.20

单选题某水库库址区位于7度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主要受近震影响,场地表层为2.0m厚的硬塑黏土层,地下水位埋深为1.0m,2.0~6.0为砂土层,在4.0m处进行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为11击,蓄水后,水位高出地表为10.0m,砂土层中黏粒百分含量为2%,砂土层下为基岩,该库址区砂土的液化性为()。A液化B不液化C不能判定

单选题某边坡为砂土边坡,坡体直立,无地下水,坡高为5.0m,坡体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在2.5m处设置一排锚杆,间距为2.0m,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计算。反弯点距基坑底面的距离为()。A0.40mB0.5mC0.55mD0.60m

单选题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0~7m为中砂土,松散,7m以下为泥岩层,采用灌注桩基础,桩数5×7=35(根),在5.0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0击,地下水埋深为1.0m,该桩基在砂土层中的侧摩阻力应按()进行折减。()A0B1/3C2/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