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导线网中,观测角数20,观测边数17,总点数Z=14,必要起算数据B=3,则必要观测数为()。A20B25C28D31

单选题
某导线网中,观测角数20,观测边数17,总点数Z=14,必要起算数据B=3,则必要观测数为()。
A

20

B

25

C

28

D

31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需观测4个测回,则第3测回水平度盘应置数为()。

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 A、±10″B、±20″C、10″D、20″

若某GNSS网由n个点组成,要求每点重复设站观测m次,采用K台接收机来进行观测,该网必要基线数为()。A.K-1 B.n-l C.m-1 D.m×K-1

某GPS网由45个点组成,采用5台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每点设站次数为4次,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全网观测的时段数36B独立的基线向量数144C必要基线数45D全网基线向量总数360

水平角观测中用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A、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不归零,B、当方向数为四个时不归零C、无论方向数为多少必须归零D、当方向数多于4个时必须归零

多边形闭合导线其内角和的理论值为(n-2)×180°,式中的n代表()。A、方向数;B、内角数;C、边数;D、观测数。

方向观测法中如超限方向数大于测回总方向数的(),则全测回重测。A、1/4B、1/2C、1/5D、1/3

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

某导线网中,观测角数20,观测边数17,总点数Z=14,必要起算数据B=3,则必要观测数为()。A、20B、25C、28D、31

无论是用间接平差还是条件平差,对于特定的平差问题法方程阶数一定等于必要观测数。

一组观测数据减去110后,它平均数为12,那么这组观测数据的平均数为()数据。A、110B、12C、122D、9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当方向数不多于()个时,可不归零。A、方向观测法;4B、全组合测角法;4C、方向观测法;3D、全组合测角法;3

下列关于多余观测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段距离上采用往返丈量,如果往测属于必要观测,则返测就属于多余观测B、对一个水平角观测了6个测回,如果第1个测回属于必要观测,则其余5个测回就属于多余观测C、对一个平面三角形进行水平角观测,其中一个角属于必要观测,两个属于多余观测D、对一个平面四边形进行水平角观测,其中三个角属于必要观测,一个属于多余观测E、有了多余观测就可以发现观测值中的错误,以便将其剔除或重测

用经纬仪对某角观测四次,由观测结果算得观测值中误差为±20″,则该角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为±5″。

当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方向数有3个时,测角方法应采用()A、复测法B、测回法C、方向观测法D、分组观测法

饼图中与扇形面积成正比的量是:()A、分类变量每一类的观测数B、分类变量的类别数C、总的观测数D、无法确定

在某一平差问题中,观测数为n,必要观测数为t,参数个数u<t且不独立,则该平差问题可采用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的函数模型。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中,导线网的缺点是()。A、多余观测数较同样规模的三角网要少B、不易出现观测值中的细差C、可靠性不高D、图形复杂E、精度难以掌控

对某量进行多次等精度观测,取其加权平均数作为观测结果。

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行次观测,得一组观测值的真误差,则各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叫做这组观测值的中误差。()A、平方根B、立方根C、平方D、立方

Z的值为负表明()。A、观测值在平均数的右侧B、观测值在平均数的左侧C、计算有误,因为z不可能为负D、该数据集均值为负

判断题当观测值个数大于必要观测数时,该模型可被唯一地确定。A对B错

单选题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行次观测,得一组观测值的真误差,则各个观测值的真误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叫做这组观测值的中误差。()A平方根B立方根C平方D立方

单选题一组观测数据减去110后,它平均数为12,那么这组观测数据的平均数为()数据。A110B12C122D98

单选题下列关于组数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A当变量的观测值较多时,组数应多些,而观测值较少时,组数应少些B当变量的观测值较多时,组数应少些,而观测值较少时,组数应多些C组数越少越好D组数越多越好

单选题多边形闭合导线其内角和的理论值为(n-2)×180°,式中的n代表()。A方向数;B内角数;C边数;D观测数。

多选题某GPS网由45个点组成,采用5台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每点设站次数为4次,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全网观测的时段数36B独立的基线向量数144C必要基线数45D全网基线向量总数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