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22岁。乏力、倦怠2年余,半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房间隔缺损B 室间隔缺损C 二尖瓣狭窄D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E 法洛四联症F 动脉导管未闭

单选题
患者,男,22岁。乏力、倦怠2年余,半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房间隔缺损

B

室间隔缺损

C

二尖瓣狭窄

D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E

法洛四联症

F

动脉导管未闭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男,2岁,发现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第二心音亢进分裂,胸片如图所示。该患者最可能为( )A房间隔缺损B室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二尖瓣狭窄E二尖瓣关闭不全

患儿,女。出生后4个月开始出现发绀,气促。查体:听诊胸骨左侧缘2~3肋间隙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消失。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A、主动脉导管未闭B、房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室间隔缺损E、正常胸片F、肺动脉狭窄

患者男,34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来诊。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左下移位,心尖可闻及全收缩期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是()A、动脉导管未闭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F、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男性,34岁。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一直未行治疗。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可初步诊断为()A、动脉导管未闭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F、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女性,7岁。活动后气促2年。查体:无发绀,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肺动脉狭窄E、法洛四联症

单选题患者,女性,7岁,自幼易患感冒,2年来活动后气促,查体无发绀,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肺动脉狭窄E法洛氏四联症

单选题女性,7岁。活动后气促2年。查体:无发绀,胸骨左缘3~4肋间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最可能的诊断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肺动脉狭窄E法洛四联症

单选题患儿,女。出生后4个月开始出现发绀,气促。查体:听诊胸骨左侧缘2~3肋间隙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消失。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最可能的诊断是()A主动脉导管未闭B房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室间隔缺损E正常胸片F肺动脉狭窄

多选题患者,男,22岁。乏力、倦怠2年余,半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对上图所见描述正确的是()A右房增大B左房增大C右室增大D左室增大E心腰突出F右房右室增大

单选题患者,男,22岁。乏力、倦怠2年余,半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引起该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 风湿性损害B 二尖瓣脱垂C 先天性二尖瓣前叶裂D 肥厚性心肌病E 左室扩大F 二尖瓣肥厚

单选题患儿,男,2岁。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1年余。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最可能的诊断是()A 室间隔缺损B 房间隔缺损C 法洛四联症D 主动脉导管未闭E 先天性肺动脉狭窄F 动脉导管未闭

单选题患者男,34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5年”来诊。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查体:心尖搏动增强,左下移位,心尖可闻及全收缩期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可能存在的病变是()A动脉导管未闭B室间隔缺损C法洛四联症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F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