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卒中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全部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下列哪种结论()A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群中有1%发生了卒中,而未使用该药的人群中只有0.1%发生了卒中B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因为卒中病例中有5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卒中,但尚有99%并未发生卒中D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卒中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而未发生卒中者中10%(990/9900)使用该药E 以上答案都不对

单选题
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卒中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全部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下列哪种结论()
A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群中有1%发生了卒中,而未使用该药的人群中只有0.1%发生了卒中

B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因为卒中病例中有5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

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卒中,但尚有99%并未发生卒中

D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卒中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而未发生卒中者中10%(990/9900)使用该药

E

以上答案都不对


参考解析

解析: 本题考试要点为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我们所要比较的是药物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中的发病率,而药物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0/1000和10/8920,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A。B仅仅涉及卒中患者,所以不正确。C也不正确,因为必须比较药物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中的发病率,而非未发生卒中者的频率。D关于危险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为支持这一结论而做的比较在队列研究中是不对的。

相关考题: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研究观察的方向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C.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D.是否设立对照组E.是否随机选择研究对象

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A、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B、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C、正确D、不正确,因为此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E、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病例与现患病例

某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关于某厂机动车辆事故的调查研究。共调查了该厂发生事故的工人l71例,未发生伤害事故的工人352例。计算了各种危险因素的0R值。发现路口的照度可影响事故的发生。该项研究属于A.前瞻性队列研究B.回顾性队列研究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横断面调查

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卒中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全部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由上表资料能得出下列哪种结论A、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群中有1%发生了卒中,而未使用该药的人群中只有0.1%发生了卒中B、使用该药并未增加卒中危险,因为卒中病例中有5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C、也不正确,因为必须比较药物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中的发病率,而非未发生卒中者的频率。D关于危险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为支持这一结论而做的比较在队列研究中是不对的。D、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卒中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卒中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而未发生卒中者中10%(990/9900)使用该药E、以上答案都不对

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见表3。由上表资料能得出( )结论A、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50%(10/20)使用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B、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50%未使用该药C、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用该药的人中尚有99%(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D、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中有0.1%(10/8920)发生中风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 )。

在一项宫颈癌与口服避孕药关系的队列研究中,发现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为350.0/10万,而没有口服避孕药的发病率为70.0/10万;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25.0/10万。根据此资料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 )A.32.0%B.44.0%C.80.0%D.90.0%E.无法计算

调查高甘油三酯是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设立了一个冠心病组及一个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中甘油三酯含量并作比较,该研究属于()A、病例对照研究B、现状研究中的病例对照分析C、横断面研究D、现状研究中的队列分析E、回顾性队列研究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最重要的差别是()A、是否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工作开始时是否已经发生C、确定暴露的时间D、随访时间E、是否设置对照组

对某地25~5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心肌梗死的年发病率为5/10万,而不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这个结论是()A、对的B、不对,因为没有与其他地区的资料进行比较C、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D、不对,因为没有进行假设检验E、不对,因为可能存在偏倚的影响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研究观察的方向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C、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D、是否设立对照组E、是否随机选择研究对象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研究观察的方向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C、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D、是否设立对照组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A、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B、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C、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D、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E、正确

从大学生群体中选取16名学生作为随机样本,样本平均年龄为25岁,标准差为2。我们想知道所有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否大于24岁。假设总体的年龄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材料,检验统计量是()A、1.96B、2.00C、1.645D、0.05

单选题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最重要的差别是()A是否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工作开始时是否已经发生C确定暴露的时间D随访时间E是否设置对照组

单选题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研究观察的方向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C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D是否设立对照组

单选题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A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C正确D不正确,因为此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E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病例与现患病例

单选题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区别在于()。A研究观察的方向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C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D是否设立对照组E是否随机选择研究对象

单选题调查高甘油三酯是否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设立了一个冠心病组及一个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人群中甘油三酯含量并作比较,该研究属于()A病例对照研究B现状研究中的病例对照分析C横断面研究D现状研究中的队列分析E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