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路口处桩距宜为()m。A1~5B5~10C10~15D15~20

单选题
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路口处桩距宜为()m。
A

1~5

B

5~10

C

10~15

D

15~2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做低应变检测时,实心桩的激振的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米处。()

下列不属于地下管线施工测量的内容有( )。A.主点桩的检查与测设B.路缘石的测设C.控制桩测设D.管道中线及高程施工测量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A. 1.08 B. 1.13 C. 1.20 D. 1.27

某建筑桩基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试桩为扩底灌注桩,桩径为1000mm,扩底直径2200mm,锚桩采用4根900mm直径灌注桩,则下列关于试桩与锚桩、基准桩之间中心距设计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 试桩与锚桩中心距为4mB. 试桩与基准桩中心距为4.2mC. 基桩与锚桩中心距为4mD. 试桩与锚桩、基准桩中心距均为4.2m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宜采用( )m。A.1.08B.1.13C.1.20D.1.27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 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宜采用( )m。A. 1.08 B. 1. 13 C. 1.20 D. 1.27

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直线段桩距宜为();曲线段桩距宜为();路口处桩距宜为()。

低应变试验中,对于灌注桩和预制桩,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A、1/4半径处B、1/5半径处C、桩心位置D、2/3半径处

拟用挤密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5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6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为下列()值。A、1.0B、1.1C、1.2D、1.3

锤击法低应变测实心桩的传感器应安装在()。A、桩顶中心B、桩顶距中心1/2R(R为桩半径)处C、桩顶侧面D、桩顶距中心2/3R(R为桩半径)处

实心桩的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半径处A、1/2B、1/3C、2/3D、1/4

边坡抗滑桩桩间净距宜为(),抗滑桩桩长不宜超过40m。A、3m~5mB、5m~10mC、10m~l5m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 )个选项的值。A、1.08B、1.13C、1.20D、1.27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在对桩基础进行勘察时,对土质地基勘探点间距的要求,错误的是()。A、端承桩勘探点距宜为12~24mB、端承桩与摩擦桩勘探点距宜使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在1~2mC、摩擦桩勘探点距宜为20~35mD、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安装路缘石的控制桩,路口处桩距宜为()m。A、1~5B、5~10C、10~15D、15~20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A、桩中心;距桩中心2/3半径处B、距桩中心1/3半径处;距桩中心2/3半径处C、桩中心;距桩中心1/3半径处D、距桩中心2/3半径处;距桩中心1/3半径处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宜选择在()、传感器安装点宜为距中心();空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宜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水平夹角为90°、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壁厚度的1/2处;每根桩的测点()。

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处。

安装水平拉线时,拉桩杆拉线固定点的位置距拉桩杆顶为()m。

多选题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A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B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C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45°,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D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单选题锤击法低应变测实心桩的传感器应安装在()。A桩顶中心B桩顶距中心1/2R(R为桩半径)处C桩顶侧面D桩顶距中心2/3R(R为桩半径)处

单选题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 )个选项的值。A1.08B1.13C1.20D1.27

单选题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桩,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宜为:()A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为1.6~2.0m的桩钻3孔,桩径大于2.0m的桩钻4孔。B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桩径为1.2~1.6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1.6m的桩钻3孔。C桩径小于0.8m的桩钻1孔,桩径为0.8~1.6m的桩钻2孔,桩径为1.6~2.0m的桩钻3孔,桩径大于2.0m的桩钻4孔。D桩径小于0.8m的桩钻1孔,桩径为0.8~1.2m的桩钻2孔,桩径大于1.2m的桩钻3孔。

单选题实心桩的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半径处A1/2B1/3C2/3D1/4

单选题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A桩中心;距桩中心2/3半径处B距桩中心1/3半径处;距桩中心2/3半径处C桩中心;距桩中心1/3半径处D距桩中心2/3半径处;距桩中心1/3半径处

单选题(  )的情况下,群桩承载力最宜取各单桩承载力之和(d为桩径)。[2008年真题]A端承型低承台群桩,桩距为4dB端承型高承台群桩,桩距为6dC摩擦型高承台群桩,桩距为6dD摩擦型低承台群桩,桩距为4d

填空题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激振点和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