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电缆最大允许拉力为()A1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0N(10Kg)B2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50N(15Kg)C3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200N(20Kg)D敷设于地下或混泥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多选题
电缆最大允许拉力为()
A

1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0N(10Kg)

B

2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50N(15Kg)

C

3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200N(20Kg)

D

敷设于地下或混泥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由于通信电缆的特殊结构,电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电缆允许张力的80%。下面关于电缆最大允许拉力值正确的有( ) A.3根4对双绞线电缆, 拉力为15kgB. n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n×5+5)kgC.2根4对双绞线电缆, 拉力为10kgD.1根4对双绞线电缆, 拉力为5kg

如果仪器在井底遇卡,应及时收回推靠,()。 A、停车等待穿芯B、直接上提电缆至最大安全拉力C、下放电缆D、逐渐增大电缆拉力直至拉出仪器

测井仪器在套管鞋处遇卡时,应立即()。 A、上提电缆拉力至电缆最大安全拉力值B、上提电缆拉力至仪器串弱点张力值C、停车后再采取相应措施D、拉断电缆

电缆最大允许拉力为()A、1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0N(10Kg)B、2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50N(15Kg)C、3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200N(20Kg)D、敷设于地下或混泥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检验系统拉力拉紧电缆时,电缆记号最大位移应不超过1/4″(6mm)。

由于通信电缆的特殊结构,电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电缆允许张力的80%。下面有关4对对绞电缆的最大允许拉力正确的有()A、1根为10kgB、2根为15kgC、3根为30kgD、n根为(4n+5)kg

吊索具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拉力D、拉断力

单端牵引敷设时,应根据电缆敷设时的允许拉力和侧压力,控制电缆排管长度()。

电缆入井位置和井间距离,应根据电缆施工时的()要求,并考虑电缆的长度和现场位置而定,一般井间距离不宜大于200m。A、电缆型号;B、允许拉力;C、管道拉力;D、施工便利。

按电缆的入井位置和距离,应根据电缆施工时的()可按电缆的长度和现场位置而定,一般不宜大于200m。A、电缆型号;B、允许拉力;C、管道拉力;D、施工便利。

用人力绞磨起吊杆塔,钢丝绳的破断拉力26.5kN,则其最大允许拉力为5.3kN。

由于通讯电缆的特殊结构,电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电缆允许张力的()。

下面关于电缆最大允许拉力值正确的有()。A、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5kgB、2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kgC、3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5kgD、n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n×4+5)kg

麻绳安全使用的主要参数()。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允许拉力D、拉力

麻绳的许用拉力是指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拉力D、拉断力

吊索具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最小拉C、拉力D、拉断力

在UTP线缆施工时,布放一根4对线电缆最大允许的拉力为(),布放12根线缆拉力为()。

单选题麻绳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拉力D拉断力

单选题吊索具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拉力

填空题由于通讯电缆的特殊结构,电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电缆允许张力的()。

单选题麻绳的许用拉力是指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拉力D拉断力

填空题在UTP线缆施工时,布放一根4对线电缆最大允许的拉力为(),布放12根线缆拉力为()

单选题下面关于电缆最大允许拉力值正确的有()。A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5kgB2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kgC3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5kgDn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n×4+5)kg

单选题麻绳安全使用的主要参数()。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允许拉力D拉力

单选题吊索具的许用拉力是正常使用时允许承受的()。A最大拉力B最小拉力C拉力D拉断力

单选题由于通信电缆的特殊结构,电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电缆允许张力的80%。下面关于电缆最大允许拉力值正确的有()A3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5kgBn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n×5+5)kgC2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10kgD1根4对双绞线电缆,拉力为5kg

多选题由于通信电缆的特殊结构,电缆在布放过程中承受的拉力不要超过电缆允许张力的80%。下面有关4对对绞电缆的最大允许拉力正确的有()A1根为10kgB2根为15kgC3根为30kgDn根为(4n+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