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为保证感染组织中有效浓度,血药浓度应该达到( )A致病细菌的MICB致病细菌MIC1倍以上C致病细菌MIC2倍以上D致病细菌MIC3倍以上E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
为保证感染组织中有效浓度,血药浓度应该达到( )
A

致病细菌的MIC

B

致病细菌MIC1倍以上

C

致病细菌MIC2倍以上

D

致病细菌MIC3倍以上

E

以上均不是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为保证感染组织中有效浓度,血药浓度应该达到A、致病细菌的MICB、致病细菌MIC2倍以上C、致病细菌MIC3倍以上D、致病细菌MIC4倍以上E、以上均不是

从开始给药至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有效浓度的时间为( )。

t>MIC 是() A. 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B. 血药浓度未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C. 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 持续的时间D. 血药浓度达到MIC 持续的时间E. 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

药物给予维持量持续恒速滴注是为了A、迅速达到预期的有效血药浓度B、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维持稳态血药浓度D、降低谷浓度E、增加峰浓度

从开始给药至血药浓度达到最低有效浓度的时间为( )。A、潜伏期B、持续期C、失效期D、残留期E、消除半衰期

药物给予维持量持续恒速滴注是为了A.迅速达到预期的有效血药浓度B.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维持稳态血药浓度D.降低谷浓度E.增加峰浓度

为保证感染组织中有效浓度,血药浓度应该达到A.致病细菌MIC5倍以上B.致病细菌MIC3倍以上C.致病细菌MIC2倍以上D.致病细菌的MICE.致病细菌MIC4倍以上

有关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很窄的药物,血药浓度波动过大,易引起中毒B.波动百分数可以衡量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C.波动度可以衡量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D.血药浓度变化率可以衡量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E.重复给药达到稳态时,稳态血药浓度C匣定不变

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药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

为保证药效,血药浓度应达到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的()A、12倍B、15倍C、2~10倍D、3/2倍E、1/10~1/2倍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药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

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错误的是()A、Vd值与血药浓度有关B、Vd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C、Vd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D、可用Vd与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E、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一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

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

单选题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药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

单选题药物给予维持量持续恒速滴注是为了(  )。A迅速达到预期的有效血药浓度B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维持稳态血药浓度D降低谷浓度E增加峰浓度

单选题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药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