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一列管式换热器,管内流体流量不变,将单管程改为4管程,则其换热面积和管程流体流速分别为原来的______倍。A.4,2B.2,4C.1,4D.4,4

【单选题】某一列管式换热器,管内流体流量不变,将单管程改为4管程,则其换热面积和管程流体流速分别为原来的______倍。

A.4,2

B.2,4

C.1,4

D.4,4


参考答案和解析
A.不清洁的物料走管内; B.流量小或不易传热的流体走管内; C.腐蚀性的流体走管内; D.压力高的流体走管内; E.饱和蒸汽走管间。

相关考题:

下列关于流体在换热器中走管程或走壳程的安排,不合理的是()。A、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B、饱和蒸汽宜走壳程C、腐蚀性流体宜走管程D、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程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子较多时,为了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可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往返经过多次,称为()。A.多管程B.往返管程C.多次管程D.对流管程

列管式换热器为增加壳侧流体的流速和湍动所采取的措施为()A、增加管程数B、设置折流板C、增大换热面积D、提高温差

下列关于换热器流程选择错误的是()。A、需要提高流速的流体一般走管程B、饱和蒸汽一般走管程C、温度、压力高的流体一般走壳程D、具有腐蚀性的流体走管程

换热器中管程流体的流速太大,会增加换热器的压力降,因此,管程流体流速越大越好。

换然器中流体的流速有没有限制?为什么?其管程数应为多少?

多管程列管换热器比较适用于()场合。A、管内流体流量小,所需传热面积大B、管内流体流量小,所需传热面积小C、管内流体流量大,所需传热面积大D、管内流体流量大,所需传热面积小

为什么列管式换热器有单管程,两管程,四管程,六管程,八管程?

当浮头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管子数目一定时,增加()会增大流体在每一个管程内的流速。A、管程B、壳程C、折流板D、管束

列管换热器内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使湍动程度加剧,增大传热系数。A、加大壳程流体的流速B、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速C、加大管程流体的流速D、降低管程流体的流速

处理换热器换热效果差的方法有:()。A、机械清洗B、化学清洗C、提高管程流体流速D、提高壳程流体流速

换热器的管程数越多,管内流速越大,换热系数增大。

哪些流体宜走管程()A、不洁净且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B、腐蚀性介质宜走管程C、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D、粘度大的流体一般以走管程为宜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用来分配流体沿管内流动和配置管程数的部件叫()。A、管程B、管板C、管箱D、隔板

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子较多时,为了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可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往返经过多次,称为()。A、多管程B、往返管程C、多次管程D、对流管程

列管式换热器制成多管程的目的是()。A、降低壳程流体的热阻,从而降低总热阻B、降低管程流体的热阻,从而降低总热阻C、使设备体积减小,造价降低D、节省金属材料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两股流体换热,其中有一股流体具有腐蚀性,则应让此流体在()流动。A、壳程B、管程C、A项与B项均可

单选题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子较多时,为了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可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使流体在管内往返经过多次,称为()。A多管程B往返管程C多次管程D对流管程

填空题在列管式换热器中,流体在()流动称为流经管程。

单选题列管式换热器设置管程隔板的目的是()。A提高管程流体的流速B降低管程流体的压强C提高换热面积D消除热应力

单选题在列管式换热器中两股流体换热,其中有一股流体具有腐蚀性,则应让此流体在()流动。A壳程B管程CA项与B项均可

单选题列管式换热器制成多管程的目的是()。A降低壳程流体的热阻,从而降低总热阻B降低管程流体的热阻,从而降低总热阻C使设备体积减小,造价降低D节省金属材料

单选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热应力产生的原因是()A换热管两侧流体温差过大B管程流体温度过高C壳程流体温度过高D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温度均过高

单选题将某逆流、湍流流动的单管程列管换热器改为双管程,保持流体流量不变,则该换热器的KA值()(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A减小B增加,增幅不会超过100%C增加,增幅不会超过200%D增加,增幅可能大于200%

单选题将一个列管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2管程而管程流量不变,假定流体在换热管内流动均进入了阻力平方区,则流体管程的压强降约为原来的多少倍?()A2B4C8D16

单选题若将某列管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则其温差校正系数()。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好说

单选题列管换热器内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使湍流程度加剧,增大传热系数。A加大壳程流体的流速B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速C加大管程流体的流速D降低管程流体的流速

单选题将一个列管式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4管程而管程流量不变,则其换热面积和管程流体流速分别为原来的多少倍?()A1,4B2,4C4,2D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