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薄层色谱Rf值的计算公式()A.Rf=原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薄层板高度B.Rf=两个斑点之间的距离C.Rf=原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D.Rf=薄层板底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参考物斑点中心的距离E.Rf=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薄层板底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

2、薄层色谱Rf值的计算公式()

A.Rf=原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薄层板高度

B.Rf=两个斑点之间的距离

C.Rf=原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D.Rf=薄层板底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参考物斑点中心的距离

E.Rf=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薄层板底边至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


参考答案和解析
先制备 薄层板 ,即在大小适当的玻璃板上,均匀涂上吸附剂,厚度在一毫米以内,然后在距底边1。5厘米处点上样品溶液,形成一个小点,称为“原点”。再将薄层板置于盛有动相溶剂的玻缸内(此溶剂称为“展开溶剂”,玻缸称为“展开槽”)。当溶剂沿薄层扩散到距原点以上一定距离时(一般10—12厘米),取出薄层板,记录展开溶剂扩展前沿距原点的距离A。然后用喷洒显色试剂或紫外光线照射的方法使被分离的化合物显色,此过程称为“显谱”。观察并记录所显斑点的中心距原点的距离。斑点在薄层板上的位置通常用 比移值 (Rf)表示。 Rf值 为斑点中心距原点的距离与溶剂展开前沿距原点距离的比值 : 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 Rf=───── ───── 溶剂前沿至原点的距离

相关考题:

化合物在进行薄层色谱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A、色谱板铺的不均匀B、色谱缸底部不平整C、点样量不一D、边缘效应E、没有饱和

在薄层色谱法中,Rf值的最佳范围是A.0.2~0.8B.0.3~0.7C.0.2~0.3D.0.3~0.5E.0.5~0.8

下列哪些色谱法可用于鉴定黄酮类化台物A:常采用双向纸色谱B:硅胶薄层色谱C:聚酰胺薄层色谱D:用纸色谱,以BAW(正丁醇-醋酸-水)展开,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E:用纸色谱,以水或水溶液展开,Rf值: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薄层色谱中,供试品的比移值(Rf)的最佳范围为()。A、0.3~0.5B、0.2~0.8C、0.3~0.7D、0.1~0.9

薄层色谱法中理想的分离效果是各斑点的比移值(Rf)()。

用薄层色谱法检验毒物时,凭一种色谱条件下样品与对照品的比移值(Rf值)相同,是否能够作出定性结论?为什么?

在薄层色谱法中,Rf值表示()。A、样品斑点展开的距离B、吸附剂的极性大小C、展开剂的极性大小D、分离度

在薄层色谱法中,Rf值的最佳范围是()A、0.1~0.2B、0.1~1.0C、0.2~0.8D、0.3~0.5E、0.3~0.7

下列有关薄层色谱法概念不正确的是()。A、薄层色谱法是在薄层板上进行的一种色谱法B、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与柱色谱法相同,所以又称敞开的柱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之特点D、薄层色谱法中用于定性分析的主要数据时各斑点的Rf值与Rs值E、吸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的颗粒度应比吸附柱色谱中的吸附剂颗粒度粗一些

下列有关薄层色谱法概念不正确的是()A、吸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的颗粒度应比吸附柱色谱中的吸附剂颗粒度粗B、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与柱色谱法相似,所以又称敞开的柱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之特点D、薄层色谱法中用于定性分析的主要参数是各斑点的Rf值与Rst值

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时,为什么会有斑点Rf值较小或斑点明显拖尾的现象?可采用哪些方法克服?

化合物在进行薄层色谱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A、色谱板铺得不均匀B、色谱缸底部不平整C、点样量不一D、边缘效应E、没有饱和

在薄层色谱中定性参数Rf值的数值在()之间,而Rr()。

在薄层色谱中,理想的分离效果是各组分Rf的范围是()。

样品在薄层色谱上展开,10分钟时有Rf值,则20分钟的展开结果是()A、Rf值加倍B、Rf值不变C、样品移行距离加倍D、样品移行距离加倍,但小于2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组分的分配系数之比为1:2时,在同一薄层板上,它们Rf值之比为2:1B、两组分的分配系数之比为1:2时,在同一薄层板上,它们容量因子之比也是1:2C、两组分的容量因子之比为1:2时,在同一薄层板上,它们Rf值之比为3:2D、薄层色谱的Rf值,即为样品在展开剂中的停留时间的分数

薄层色谱法的具体操作:制板、活化、()、()、()、测量及计算Rf值等五个步骤。

判断下列化合物在硅胶薄层色谱并以Et2O-EtOAc(2:1)展开时的Rf值大小顺序。 A.大黄素甲醚、B.芦荟大黄素、C.大黄酚。

问答题判断下列化合物在硅胶薄层色谱并以Et2O-EtOAc(2:1)展开时的Rf值大小顺序。 A.大黄素甲醚、B.芦荟大黄素、C.大黄酚。

填空题薄层色谱法的具体操作:制板、活化、()、()、()、测量及计算Rf值等五个步骤。

单选题下列有关薄层色谱法概念不正确的是()A吸附薄层色谱中吸附剂的颗粒度应比吸附柱色谱中的吸附剂颗粒度粗B薄层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与柱色谱法相似,所以又称敞开的柱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仪器简单、操作简便之特点D薄层色谱法中用于定性分析的主要参数是各斑点的Rf值与Rst值

问答题在薄层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氯仿为流动相时,试样中某些组分Rf值太大,若改为氯仿-甲醇(2:1)时,则试样中各组分的Rf值会变得更大,还是变小?为什么?

问答题用薄层色谱法检验毒物时,凭一种色谱条件下样品与对照品的比移值(Rf值)相同,是否能够作出定性结论?为什么?

判断题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f值在薄层色谱中的大小次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A对B错

判断题Rf值是薄层色谱法定性的依据。A对B错

填空题已知A、B混合物中A的极性大于B,在薄层色谱中,Rf值较大的物质为()。

单选题样品在薄层色谱上展开,10min 时有一Rf 值,则20min 时的展开结果使()ARf 值加倍BRf 值不变C样品移行距离加倍D样品移行距离增加,但大于2 倍

单选题化合物在进行薄层色谱时,常碰到两边斑点Rf值大,中间Rf值小,其原因是()A色谱板铺得不均匀B色谱缸底部不平整C点样量不一D边缘效应E没有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