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自由落体冲击问题中的动荷因数,是()。A.冲击时的最大荷载与冲击点处作用的静荷载之比B.冲击时的最大内力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内力之比C.冲击时的最大位移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位移之比D.冲击时的最大应力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应力之比E.冲击时的最大应变能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应变能之比F.冲击时的最大机械能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机械能之比

8、自由落体冲击问题中的动荷因数,是()。

A.冲击时的最大荷载与冲击点处作用的静荷载之比

B.冲击时的最大内力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内力之比

C.冲击时的最大位移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位移之比

D.冲击时的最大应力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应力之比

E.冲击时的最大应变能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应变能之比

F.冲击时的最大机械能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机械能之比


参考答案和解析
冲击时的最大荷载与冲击点处作用的静荷载之比;冲击时的最大内力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内力之比;冲击时的最大位移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位移之比;冲击时的最大应力与冲击点处作用有静荷载的最大应力之比

相关考题:

油膜轴承与滚动轴承相比,优点是()。 A、刚性大B、摩擦因数小C、抗冲击能力强

车体横向加速度幅值表示横向()。 A、动荷系数B、静荷系数C、动载荷D、静载荷

大电网广义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将传统单一的源随荷动模式转变为“( )”的源网荷储联动模式,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增强电网的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弹性恢复能力。A.网随源动B.源随荷动C.荷随网动D.储随网动

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有()的特点。A.摩擦因数大B.轴向尺寸大C.摩擦因数小、轴向尺寸紧凑D.耐冲击

带电作业工具的动荷试验按试验标准加荷后操作2次,以工具灵活、轻便、无卡住现象为台格

紧线拉杆(板)必须做动荷试验

“曲院风荷”和“南屏晚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声的含蓄美。

经过耐候性实验的墙体,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进行系统抗冲击性实验。

抗冲击性能试验中,如果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10J性能试验应在距离试样上表面()m高度自由降落。

动荷试验是指被试部件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冲击性试验

关于动摩擦因数μ的说法,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由公式µ=j/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两物体间正压力Ⅳ的大小成反比B、动摩擦因数µ只跟相互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C、动摩擦因数µ的大小与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有关D、当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速度不断增大时,动摩擦因数µ也会跟着增大

GA 374-2001中锁壳强度试验,钢球应从()的高低下自由落体下,冲击在外壳表面。A、1.2mB、1mC、1.3mD、1.5m

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B、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C、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不变,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D、动摩擦因数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冲击器按动力方式划分错误的是()。A、液动冲击器B、气动冲击器C、机械作用式冲击器D、电动冲击器

冲击韧度是衡量金属材料抵抗动载荷或冲击力的能力。

什么叫做动荷应力?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抗冲击性能试验中,如果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10J性能试验应在距离试样上表面()m高度自由降落。A、0.61B、1.0C、1.02D、2.04

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外墙外保温抗冲击试验的试样尺寸不小于()

切制抗压试件法试件抗压试验采用分级加荷办法加荷。每级的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10%,并()。A、应在1~2min内均匀加完B、恒荷2~3min后施加下一级荷载C、施加荷载时不得冲击试件D、加荷至破坏值的80%后应按原定加荷速度连续加荷,直至试件破坏

在白棕绳的容许使用拉力计算中,K1表示()。A、静荷系数B、动荷系数C、不平衡系数D、安全系数

多选题切制抗压试件法试件抗压试验采用分级加荷办法加荷。每级的荷载应为预估破坏荷载值的10%,并()。A应在1~2min内均匀加完B恒荷2~3min后施加下一级荷载C施加荷载时不得冲击试件D加荷至破坏值的80%后应按原定加荷速度连续加荷,直至试件破坏

填空题动荷系数是车辆在运转时产生的()Pd与静载荷Pst之比。

填空题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外墙外保温抗冲击试验的试样尺寸不小于()

单选题抗冲击性能试验中,如果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10J性能试验应在距离试样上表面()m高度自由降落。A0.61B1.0C1.02D2.04

名词解释题动荷系数

填空题抗冲击性能试验中,如果采用竖直自由落体冲击方法,10J性能试验应在距离试样上表面()m高度自由降落。

单选题A A的质量为0.25kgB B的质量为1.25kgC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判断题一般情况下,静摩擦因数小于动摩擦因数。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