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物价上涨5%,则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95%。

如果物价上涨5%,则用同样多的货币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95%。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相关考题:

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 3%,则物价指数为( )。A.97% B.103.09%C.3% D.109.13%

如果零售物价上涨5%,那么同样多的货币只能购买到原来95%的商品了。( )A.正确B.错误

价格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报告期所购买商品的数量比基期少5%,因此价格上涨了()。 A、5%B、5.26%C、95%D、105.26%

同样多的货币,本月购买的商品只有上月95%的商品,这说明物价指数上升( )%。A5.00B5.26C5.62D6.25

某地区2007年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购买5%的商品,则该地区2007年9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是()A.95%B.100%/95%C.100%D.105%

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是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90%,则物价指数为( )。 A0.11%B1.11%C10%D90%

同样多的货币支出少购买5%的商品,那么商品价格指数是( )。A、95.24%B、105%C、105.26%D、5%

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10.8%,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少购买10.8%的商品。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90%,则物价指数为111.11%。

某地区2007年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购买5%的商品,则该地区2007年9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是()A、95%B、100%/95%C、100%D、105%

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即货币升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就会下跌,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就要扩大进口。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买到商品B、能否买到生产资料C、能否买到生活资料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在商品市场上,是引起物价上涨;在货币资金市场上,利率上升也是必然的。

已知某地区本年度商品物价指数是去年的99%,则本年度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所购买到的商品是去年的()。A、99%B、100%C、101%D、101.01%

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A、10.71%B、21.95%C、12%D、13.64%

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A、97%B、103.09%C、3%D、109.13%

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5%,则物价上涨了()。

某地区今年物价指数增加10%,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去年商品的()

某地区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是110%,那么用同样多的人民币要比原来少买10%的商品。

某地区零售物价指数为115.8%,则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少购买15.8%的商品。

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0%,则物价上涨()。A、10%B、11%C、20%D、90%

单选题某地区今年和去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提高12%,则用同样多的货币今年比去年少购买()的商品。A10.71%B21.95%C12%D13.64%

单选题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商品10%,则物价上涨()。A10%B11%C20%D90%

单选题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A能否买到商品B能否买到生产资料C能否买到生活资料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判断题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90%,则物价指数为111.11%。A对B错

单选题某地区2007年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购买5%的商品,则该地区2007年9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是()A95%B100%/95%C100%D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