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是在A.1893年B.1894年C.1895年D.1896年

46、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是在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相关考题: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是( )A.李鸿章、陈独秀B.李鸿章、曾国藩C.容闳、孙中山D.光绪、袁世凯

孙中山政治谋略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上书李鸿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 A.《上书李鸿章》B.《实业计划》C.《建国方略》

1894年,()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

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转折点是A.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B.1894年创立兴中会C.1895年创立同盟会D.1913年开展“二次革命”

孙中山早期的改良救国经济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三篇文章中()。A、《致郑藻如书》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D、《农功》

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A、1892年B、1893年C、1894年D、1895年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A、《兴中会章程》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

1894年,孙中山和()抵达天津,上书李鸿章。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A、《实业计划》B、《建国方略》C、《上书李鸿章》

《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A、实业救国B、发展教育C、以农为经

《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

上书李鸿章

1894年,孙中山向()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A、左宗棠B、张之洞C、李鸿章D、曾国藩

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是在()。A、成立兴中会以后B、广州起义失败后C、成立同盟会以后D、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以后

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四事”之一。A、《致郑藻如书》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是()。A、李鸿章、陈独秀B、李鸿章、曾国藩C、容闳、孙中山D、光绪、袁世凯

单选题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四事”之一。A《致郑藻如书》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

填空题《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

名词解释题上书李鸿章

填空题1894年,孙中山和()抵达天津,上书李鸿章。

判断题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失败,促使孙中山坚定地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道路。A对B错

判断题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A对B错

单选题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A1892年B1893年C1894年D1895年

多选题孙中山早期的改良救国经济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三篇文章中()。A《致郑藻如书》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D《农功》

单选题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A《兴中会章程》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