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以后,历朝均制定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以控制民户,征敛赋役。

战国以后,历朝均制定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以控制民户,征敛赋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

相关考题:

简述春秋至战国户籍登记制度的发展及其作用。

简述战国秦的赋役制度。

明朝政府为了掌握人口与土地的情况,以保证赋役的征收,建立()和里甲制度。

关于户籍管理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户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户籍登记和户籍证明工作B.户籍登记是国家关于人口的一项重要行政管理制度C.户籍登记是公安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D.户籍证明工作主要是查明居民的真实身份

简述明清赋役制度的变化。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A.租庸调制B.方田均税法C.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

同以往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 )。A.它开始以夏秋两次收税B.它没有规定田租的数量C.它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D.它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简明赋役全书》是在康熙时制定的。

下列制度体现了我国古代赋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有()。①租庸调制②方田均税法③一条鞭法④地丁银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

新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把城市居民户籍划分为()A、固定户口B、红印户口C、蓝印户口D、暂住户口E、黑印户口

赋役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政府区分户的基本原则是()。A、户籍分类B、等级制度C、赋役征派D、人丁税目

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直接相关()A、郡县制度的形成、发展B、以“孝道”治天下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A、郡县制度的发展B、以“孝道”治天下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A、相地而衰征B、租庸调制C、方田均税法D、一条鞭法

明朝政府为了掌握人口与土地的情况,以保证赋役的征收,建立了()、()和里甲制度。

简述户籍档案和赋役档案的概念。

商周时期的赋役制度为税、赋、役三征。

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派出所户籍窗口民警李某为提高办理二代身份证速度,省略了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环节,仅要求群众出示居民户口簿和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签字。

广东率先推出(),从11月5日起,可在省内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办理住宿登记。A、居民账户电子凭证B、居民身份电子凭证C、居民户籍电子凭证D、居民学历电子凭证

问答题简述户籍档案和赋役档案的概念。

判断题商周时期的赋役制度为税、赋、役三征。A对B错

问答题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原因。

问答题材料一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最早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古代赋税制度和征兵制度。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地方设置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时期“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了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随着雍正王朝“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国家税收由人头税转向财产税和土地税。 材料二到了近代,巡警制度开始在全国推广,以巡警体制主管的户口登记非常严密,户口登记内容包括户数、口数以及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1911年,晚清政府在考察欧美各国之后,认识到“宪政之进行无不以户籍为依据,而户籍法编订又必由民法与习俗而成”,出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但晚清政府的灭亡,《户籍法》随之搁浅。北洋时期,政府将保甲制度与近代警察制度相结合,制定并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1915年)、《县治户口编查规则》(1915年)、《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1916年)等条例。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英、美、德、日等国户籍及人事登记的法律制度,于1931年正式颁布了《户籍法》。但由于国民党发动了内战,《户籍法》在国统区被《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1932年)、《保甲条例》(1937年)、《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1941年)所代替。《户籍法》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实施。——以上摘编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功能形成的历史因素。

单选题我国封建社会,政府区分户的基本原则是()。A户籍分类B等级制度C赋役征派D人丁税目

多选题新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把城市居民户籍划分为()A固定户口B红印户口C蓝印户口D暂住户口E黑印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