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在一套管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将4 500 kg/h的苯由80 ℃冷却至35 ℃,;冷却水在Φ25mm×2.5mm的内管中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7 ℃和47 ℃。已知水和苯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和1 700 W/(m2·℃),试求所需的管长和冷却水的消耗量。

21.在一套管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将4 500 kg/h的苯由80 ℃冷却至35 ℃,;冷却水在Φ25mm×2.5mm的内管中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7 ℃和47 ℃。已知水和苯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850 W/(m2·℃)和1 700 W/(m2·℃),试求所需的管长和冷却水的消耗量。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相关考题:

换热器内介质流程正确的是()。A、固定管板式冷却水走壳程B、U型管式冷却水走壳程C、U型管式冷却水走管程D、冷却水高进低出

计算题:某化工厂用一台换热器冷却一种高温气体,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03K,出口温度为313K,冷却水用量qm为1100kg/h,水的比热:cp=4.18kJ/(kg×℃);气体进口温度为363K,出口温度为323K,求换热器的热负荷Q。

在一传热面积为15.8m2的逆流套管换热器中,用热油加热冷水。热油的流量为2.85kg/s,进口温度为110℃;水的流量为0.667kg/s,进口温度为35℃。热油和水的平均比热容分别为1.9kJ/(kg•℃)及4.18kJ/(kg•℃)。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320W/(m2•℃)试求水的出口温度及传热量。

一单程列管换热器有136根φ25×2mm的不锈钢管,某溶液在管内流动,流量15000kg/h,比热容4.19kJ/(kg·℃),由15℃加热到100℃。温度为110℃的饱和蒸汽走壳程,已知管壁对溶液的对流传热系数为450W/(m2·℃).蒸汽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为10000W/(m2·℃),钢管导热系数35W/(m·℃),污垢热阻忽略。若溶液流量增加50%,溶液出口温度约为()℃。(流量改变不影响蒸汽侧对流传热系数和溶液物性参数)A、86B、98C、100D、105

已知某冷却器进出口冷却水温度差4℃、流量300吨/h,如果将冷却水温差提高到6℃,请计算冷却水流量减少到多少?(冷却水的比热容按1kCOl/kg.℃)

将1500kg•h-1,80℃的硝基苯通过换热器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30℃,出口温度不超过35℃,硝基苯比热为1.38kJ•kg-1•K-1,则换热器的热负荷为()。A、19800kJ•h-1B、82800kJ•h-1C、82800kwD、19800kw

将1500kg/h、80℃的硝基苯通过换热器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30℃,出口温度不超过35℃,硝基苯比热容为1.38Kj/(kg·K),则换热器的热负荷为()。A、19800Kj/hB、 82800Kj/hC、82800kWD、19800kW

计算题:某换热器用水冷却油,传热系数K为400W/(m2·K),换热器传热面积为17.4m2,平均传热温差为40.32K,冷却水温度由20℃升至50℃,水的平均等压比热容为4.18kJ/(kg·K),求冷却水用量。

计算题:在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冷却物料,冷却水流量0.667500kg/s,进口温度35℃,出口温度90℃,求换热器的换热量。(冷却水的比热容:4.18kJ/kg℃)

在一套管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将1.25kg/s的蔗糖溶液由350K冷却至300K,冷却水在φ25mm×2.5mm的管内中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90K和320K。已知水和蔗糖溶液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0.85kW/(m2•℃)和2.7kW/(m2•℃),又两侧污垢热阻忽略不计,试求所需的管长和冷却水消耗量。

用冷却水将一定量的热流体由100℃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15℃,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采用两种方案比较,方案I是令冷却水终温为30℃,方案II是令冷却水终温为35℃,则()。A、用水量W1>W2,所需传热面积A1=A2B、用水量W1<W2,所需传热面积A1>A2C、用水量W1>W2,所需传热面积A1<A2D、用水量W1=W2,所需传热面积A1<A2

热空气在冷却管管外流过,2=90W/(m2•℃),冷却水在管内流过, 1=1000W/(m2•℃)。冷却管外径do=16mm,壁厚b=1.5mm,管壁的λ=40W/(m2•℃)。试求: ①总传热系数Ko; ②管外对流传热系数2增加一倍,总传热系数有何变化? ③管内对流传热系数1增加一倍,总传热系数有何变化?

在并流换热器中,用水冷却奶油。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40℃,奶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20℃和100℃。现因生产任务要求奶油的出口温度降至80℃,设奶油和水的流量、进口温度及物性均不变,若原换热器的管长为1m,试求将此换热器的管长增至多少米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在以逆流操作的列管换热器中,加热管的直径为φ25mm×2.5mm。水在管内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32℃。热油在壳方流动,油的进出口温度为120℃冷却至40℃。油的流量为1.5kg/s,其平均比热为1.9kJ/(kg·℃)。已知水侧和油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5kW/(m2·℃)和0.5kW/(m2·℃)。两流体逆流流动,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换热器的传热面积So为()。A、12.9m2B、14.4m2C、17.1m2D、21.5m2

在一列管换热器中,用初温为30℃的水将橘汁由120℃冷却到70℃,已知橘汁和水的流量分别为1×104(kg/h)和1.4×104(kg/h)。比热容分别为0.52(kcal/kg•℃)和0.46(kcal/kg•℃),传热系数K=100(kcal/m2•h•℃)试分别计算并流和逆流时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

已知冷却水以500㎏/h的速度流经冷却器,冷却水来水温度为20℃,吸收热为125.4×103KJ/h,求冷却水回水温度为多少?(已知冷却水比热为4.18kJ/㎏•℃)

在一套管换热器内用0.16MPa的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饱和蒸汽的消耗量为10kg/h,冷疑后进一步冷却到100℃,空气流量为420kg/h,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和80℃。空气走管程,蒸汽走壳程。试求: (1)热损失Q损; (2)换热器的热负荷。

将0.417kg/s、80℃的硝基苯,通过一换热器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30℃,出口温度不超过35 ℃。如热损失可以忽略 ,试求该换热器的热负荷及冷却水用量。

问答题在一传热面积为15.8m2的逆流套管换热器中,用热油加热冷水。热油的流量为2.85kg/s,进口温度为110℃;水的流量为0.667kg/s,进口温度为35℃。热油和水的平均比热容分别为1.9kJ/(kg•℃)及4.18kJ/(kg•℃)。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320W/(m2•℃)试求水的出口温度及传热量。

单选题将1500kg.h80℃的硝基苯通过换热器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30℃,出口温度不超过35℃,硝基苯比热为1.38kJ.kg.K,则换热器的热负荷为()。A19800kJ.hB82800kJ.hC82800kw

问答题在并流换热器中,用水冷却奶油。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40℃,奶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20℃和100℃。现因生产任务要求奶油的出口温度降至80℃,设奶油和水的流量、进口温度及物性均不变,若原换热器的管长为1m,试求将此换热器的管长增至多少米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问答题将0.417kg/s、80℃的硝基苯,通过一换热器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30℃,出口温度不超过35 ℃。如热损失可以忽略 ,试求该换热器的热负荷及冷却水用量。

问答题在一套管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将1.25kg/s的蔗糖溶液由350K冷却至300K,冷却水在φ25mm×2.5mm的管内中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90K和320K。已知水和蔗糖溶液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0.85kW/(m2•℃)和2.7kW/(m2•℃),又两侧污垢热阻忽略不计,试求所需的管长和冷却水消耗量。

问答题在一套管换热器内用0.16MPa的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饱和蒸汽的消耗量为10kg/h,冷疑后进一步冷却到100℃,空气流量为420kg/h,进、出口温度分别为30℃和80℃。空气走管程,蒸汽走壳程。试求: (1)热损失Q损; (2)换热器的热负荷。

单选题在以逆流操作的列管换热器中,加热管的直径为φ25mm×2.5mm。水在管内流动,其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32℃。热油在壳方流动,油的进出口温度为120℃冷却至40℃。油的流量为1.5kg/s,其平均比热为1.9kJ/(kg·℃)。已知水侧和油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5kW/(m2·℃)和0.5kW/(m2·℃)。两流体逆流流动,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换热器的传热面积So为()。A12.9m2B14.4m2C17.1m2D21.5m2

单选题在一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水使其气体温度降低。如将冷却水的流量提高,则()。A总传热系数和热负荷都可能获得明显提高B总传热系数不会获得明显提高,热负荷可能获得明显提高C总传热系数可能获得明显提高,热负荷不会获得明显提高D总传热系数和换负荷都不可能获得明显提高

问答题已知冷却水以500㎏/h的速度流经冷却器,冷却水来水温度为20℃,吸收热为125.4×103KJ/h,求冷却水回水温度为多少?(已知冷却水比热为4.18kJ/㎏•℃)

问答题在一列管换热器中,用初温为30℃的水将橘汁由120℃冷却到70℃,已知橘汁和水的流量分别为1×104(kg/h)和1.4×104(kg/h)。比热容分别为0.52(kcal/kg•℃)和0.46(kcal/kg•℃),传热系数K=100(kcal/m2•h•℃)试分别计算并流和逆流时换热器所需的传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