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疲劳的患者检测其调节幅度会发现()A.调节幅度正常B.调节幅度下降C.调节幅度不稳定D.开始正常重复测量后调节幅度降低

调节疲劳的患者检测其调节幅度会发现()

A.调节幅度正常

B.调节幅度下降

C.调节幅度不稳定

D.开始正常重复测量后调节幅度降低


参考答案和解析
B

相关考题:

患者男,32岁,主诉视近阅读容易疲劳,阅读容易出现“复视”现象。查体结果如下:双眼屈光度均为-2.00D,交替遮盖示视远隐斜度为-2△,视近隐斜度为-4△,调节幅度为7D,则该患者的可能诊断为A、调节不足B、集合不足C、散开过度D、融像性聚散障碍E、调节过度

矫正患者视远屈光不正后,让其双眼注视眼前40cm处视标并不断在双眼前同步给予正镜,直至视标变模糊,则测量的数值为A.调节幅度B.调节范围C.调节准确度D.正相对调节E.负相对调节

以米为单位的工作距离的倒数称为()。A.调节幅度B.最小调节幅度C.调节需求D.最小调节需求

顾客12岁,其调节幅度为12D,NRA.+2.25D,PRA.-1.50D,BCC.+1.00D,问其调节异常属于()A.调节滞后B.调节滞后+调节不足C.调节不足D.调节超前

经验证实在近距离工作时,须保留()作为储备调节。 A.1/2调节幅度B.1/3调节幅度C.1/4调节幅度D.1/5调节幅度

在近距离工作时,为避免老视诱发各种症状,须保留的储备调节值为()。 A.1.0DSB.1/2调节幅度C.1/3调节幅度D.1/4调节幅度

眼的调节幅度最宜为视近所需调节的多少,否则易出现视疲劳?()A、0.5倍B、1倍C、2倍D、3倍E、4倍

供油压力来调节油量时,其调节幅度()。A、很有限B、很大C、等于零

-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

调节功能的临床测量主要有()A、 调节幅度B、 调节灵活度C、 调节滞后D、 相对调节E、 调节范围

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B、调节幅度与显性调节力相同C、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D、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却可以有很大差异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调节测试主要包括()。A、调节幅度的测试B、相对调节的测试C、调节幅度的测试和相对调节的测试D、调节幅度的测试、相对调节的测试和AC/A比率测试

经验证实在近距离工作时,须保留()作为储备调节。A、1/2调节幅度B、1/3调节幅度C、1/4调节幅度D、1/5调节幅度

年龄相同者其调节幅度与调节范围依其屈光状态的不同而不同。

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不合适的是()。A、调节幅度是指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B、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C、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D、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

以米为单位的工作距离的倒数称为()。A、调节幅度B、最小调节幅度C、调节需求D、最小调节需求

一+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

根据Hof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公式所示调节与年龄的关系,正确的是()A、最小调节幅度为12,年龄为10岁B、最小调节幅度为10.5,年龄为20岁C、最小调节幅度为9,年龄为30岁D、最小调节幅度为5,年龄为40岁E、最小调节幅度为1,年龄为50岁

单选题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调节测试主要包括()。A调节幅度的测试B相对调节的测试C调节幅度的测试和相对调节的测试D调节幅度的测试、相对调节的测试和AC/A比率测试

单选题以米为单位的工作距离的倒数称为()。A调节幅度B最小调节幅度C调节需求D最小调节需求

单选题根据Hoffstetter最小调节幅度公式所示调节与年龄的关系,正确的是( )A最小调节幅度为12,年龄为10岁B最小调节幅度为10.5,年龄为20岁C最小调节幅度为9,年龄为30岁D最小调节幅度为5,年龄为40岁E最小调节幅度为1,年龄为50岁

单选题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不合适的是()。A调节幅度是指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B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C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D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

判断题年龄相同者其调节幅度与调节范围依其屈光状态的不同而不同。A对B错

单选题经验证实在近距离工作时,须保留()作为储备调节。A1/2调节幅度B1/3调节幅度C1/4调节幅度D1/5调节幅度

单选题眼的调节幅度最宜为视近所需调节的多少,否则易出现视疲劳?()A0.5倍B1倍C2倍D3倍E4倍

判断题一+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A对B错

判断题-2.0DS的病人,其调节近点为10cm,则其调节幅度为12.0D。A对B错

单选题关于调节幅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无关B调节幅度与显性调节力相同C调节幅度与远点及近点的距离有关D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却可以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