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关于犯罪界定的混合说中认为犯罪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社会危害性B.法益侵害性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罚性

刑法关于犯罪界定的混合说中认为犯罪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A.社会危害性

B.法益侵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性


参考答案和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

相关考题:

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适用( )。A:我国刑法B:犯罪行为所在地刑法C:犯罪结果所在地刑法D:被害人所在地刑法

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 ),不得定罪处刑。A.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B.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C.社会危害性不大的D.人民陪审员多数不认为是犯罪的

下列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C.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到现行刑法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轻的D.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行为时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

按照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刑法没有溯及力?( )A.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刑法认为犯罪B.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刑法不认为犯罪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当时的法定最低刑比刑法重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特征,而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 ( )A.正确B.错误

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有何区别?

我国《刑法》对于“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如何界定的?( )A. 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犯罪B.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的犯罪C. 犯罪行为人在我国领域内被捕的D. 犯罪行为人为我国公民的

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是指( )

所有犯罪行为都会受到刑法制裁,有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黄涛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必定为真?A.有的违法行为会受到刑法制裁B.黄涛的行为是犯罪行为C.黄涛的行为会受到刑法制裁D.所有受到刑法制裁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下列关于刑法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其调整范围较小,仅限于犯罪B.刑法的调整对象具有专门性,主要规定犯罪,以及运用刑罚的方法同犯罪作斗争、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C.刑法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上,制裁方法具有严厉性D.刑法需要遵循明确性和谦抑性原则,尽量限制刑罚的适用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行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犯罪的同类客体B.犯罪的主观动机C.犯罪的危害后果D.犯罪的行为特征

现行刑法对下列哪些情形有溯及力?(  )A.1997年9月30日以前(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C.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到现行刑法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重的D.行为发生在1997年10月6日,法院在1997年5月3日判决有罪,处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在1997年12月6日提起再审

犯罪的特征有()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刑罚惩罚性D、犯罪是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E、犯罪是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各个事实特征,其中()是任何犯罪成立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A、犯罪的时间B、犯罪的空间C、犯罪行为D、犯罪的结果

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A、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B、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C、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D、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

违反《刑法》、危害社会的是()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D、犯罪客观E、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下列情况中,可以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有()。A、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B、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外,而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D、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以内E、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驻外大使馆内

甲在1998年5月5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A、根据从旧原则,适用旧刑法B、根据从新原则,适用新刑法C、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旧刑法D、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我国刑法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刑法的()A、刑法定罪原则B、平等适用刑法原则C、普遍保护原则D、罪刑法定原则

现行刑法对下列哪种情形有溯及力()A、1997年9月30日以前(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C、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现行刑法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重的。D、行为发生在1995年7月6日,法院在1997年5月3日判决有罪处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在1997年12月6日提起再审。现行刑法比判决适用的行为时刑法处罚较轻。

法条竞合犯的概念是什么?A、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B、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在内容上具有重合或者包容关系的刑法条文C、数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D、数个行为触犯数个在内容上具有重合或者包容关系的刑法条文

配伍题犯罪自然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违反《刑法》、危害社会的是()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D犯罪客观E犯罪行为

多选题现行刑法对下列哪种情形有溯及力()A1997年9月30日以前(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是完全相同的。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C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连续现行刑法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但新法处罚较重的。D行为发生在1995年7月6日,法院在1997年5月3日判决有罪处有期徒刑10年。该案件在1997年12月6日提起再审。现行刑法比判决适用的行为时刑法处罚较轻。

多选题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轻重主要取决于以下(  )方面。A犯罪行为的手段、后果以及时问、地点B犯罪行为人的情况及其主观因素C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即犯罪行为侵犯了什么样的法律关系D犯罪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

多选题犯罪行为具有下列三个特征:①犯罪是具有(  )的行为;②犯罪是触犯(  )的行为;③犯罪是(  )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不相匹配?(  )A违法性——刑法——必须B违法性——法律——应当C社会危害性——刑法——应当D社会危害性——法律——必须

单选题法条竞合犯的概念是什么?A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B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在内容上具有重合或者包容关系的刑法条文C数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D数个行为触犯数个在内容上具有重合或者包容关系的刑法条文

问答题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