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对果蝇生活史的陈述正确的是:A.生命周期很短,20度下只需四天就可完成从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B.25度,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需10-12天C.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需3个月左右D.发育的幼虫期, 若环境营养不足或群体拥挤, 会进入dauer 阶段

6、对果蝇生活史的陈述正确的是:

A.生命周期很短,20度下只需四天就可完成从卵到成体的发育过程

B.25度,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需10-12天

C.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需3个月左右

D.发育的幼虫期, 若环境营养不足或群体拥挤, 会进入dauer 阶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25 度, 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需 10-12 天

相关考题: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果蝇的Y染色体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果蝇的红眼与果蝇的棒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5中甲、乙所示,其中X、Y、I、I、IV表示不同的染色体、果蝇的红眼(D)和白眼(d)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回答问题:(1)据图判断,果蝇为 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条染色体,其中属于常染色体的是(用图中的染色体标号作答)。(9分)(2)若只考虑基因D、d的遗传,图中雌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 ,雄果蝇产生含Y染色体的配子比例为 。(6分)

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其后代是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亲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AXWXwBXWXWCXWYDXwY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雌果蝇与亲本中雄果蝇交配,理论上子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A、3∶1B、5∶3C、7∶1D、13∶3

已知果蝇红眼A和白眼a这对相对性状,由位于X染色体上(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果蝇刚毛B和截毛b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隐性基因都是突变而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白眼B、若纯种野生型雄果蝇与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则F1中不会出现截毛C、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白眼D、若纯种野生型雌果蝇与突变型雄果蝇杂交,则F1中会出现截毛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

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

果蝇的红眼为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果蝇的红眼伴X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是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通过对果蝇和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雌雄蝇交配产生F2代,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问F3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A、3:1B、5:1C、8:1D、9:1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A、3:1B、5:3C、13:3D、7:1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果蝇的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在下列哪组杂交后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性别()A、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B、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A、3∶1B、5∶3C、13∶3D、7∶1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隔离,就不会有()交流。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果蝇是进行遗传实验的良好材料,现有三管果蝇,每管中均有红眼和白眼(相关基因为B和b),且雌雄分别为不同眼色。各管内雌雄果蝇交配后的子代情况如下:A管:雌雄果蝇均为红眼;B管: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C管:雌雄果蝇均是一半为红眼,一半为白眼。请分析回答:已知三个试管中红眼果蝇全部是灰身纯系,白眼果蝇全部是黑身纯系,F1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灰身。同时考虑体色和眼色的遗传,B管果蝇交配产生的F1自由交配后,后代的表现型中灰身红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接于()。如果让C管果蝇交配产生的F1自由交配,后代中双隐性类型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果蝇的正常翅与残翅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残翅(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1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现有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若干。若用它们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条件不是必需的是()A、亲本果蝇必须是未交配过的纯种B、亲本中的长翅、残翅果蝇的性别不同C、在子代果蝇羽化前必须除去亲本D、长翅果蝇作母本,残翅果蝇作父本

单选题人们已经知道:如果果蝇体内的w基因发挥作用,雄性果蝇就不会向雌性果蝇求爱,转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蝇的同性恋行为被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最近,研究人员培养出w基因发挥作用的雄性果蝇,然后利用这种果蝇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发现?A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雌性果蝇,显示出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B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若干天后,果蝇就开始表现出对其他雄性果蝇的求爱行为;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是集体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C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若干天后,果蝇就开始表现出对其他雌性果蝇的求爱行为;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是集体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D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雄性果蝇,显示出同性恋的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此种行为

判断题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是XY型,所以果蝇的性别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A对B错

单选题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让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交配,其后代是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1:1:1:1,亲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AXWXwBXWXWCXWYDXwY

多选题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其后代中,每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有一只红眼雄果蝇;同样,每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果蝇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C利用显微镜观察可初步判断造成上述变异的原因D通过观察另外一对合适的伴性遗传性状的遗传表现可判断上述变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