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口服抗栓药物的治疗原则中,对于发病30天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 70% ~ 99%)的 TIA患者,应该选用哪项治疗A.阿司匹林B.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1天,后单药预防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90 天,后单药预防D.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

TIA口服抗栓药物的治疗原则中,对于发病30天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 70% ~ 99%)的 TIA患者,应该选用哪项治疗

A.阿司匹林

B.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1天,后单药预防

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90 天,后单药预防

D.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相关考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药物治疗不包括A、扩容药物B、抗凝药物C、脑保护药物D、降颅压药物E、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短暂脑缺血作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术考虑的对象为( )A.反复发作(在6个月内)的TIA,病变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90%者B.反复发作(在6个月内)的TIA,病变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80%者C.反复发作(在4个月内)的TIA,病变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者D.反复发作(在4个月内)的TIA,病变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80%者E.反复发作(在3个月内)的TIA,病变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90%者

下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建议使用抗凝治疗;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后仍频繁发作者,应考虑抗凝治疗B、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如可于血管狭窄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常规抗凝治疗,但有出血倾向、溃疡病、严重原发性高血压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禁用D、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可选用: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肠溶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氯吡格雷、环核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双嘧达莫E、钙拮抗剂治疗可改善血管痉挛,扩血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和改善微循环

以下关于TI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颈内动脉系统TIA和表现为一过性黑蒙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最易发生脑梗死B、TIA发病后的2~7天内是卒中的高风险期C、房颤合并的TIA易发生栓塞性脑梗死D、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当E、TIA恢复快,不遗留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

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A.12hB.24hC.36hD.48h

对于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一般不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外科手术治疗B、不治疗仅进行临床观察C、介入治疗方法D、内科治疗

关于TIA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心源性TIA抗血小板治疗B.心源性TIA抗凝治疗C.狭窄明显可外科治疗D.纠正低灌注E.禁忌溶栓治疗

关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二级预防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将至130mmHg以下B.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C.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D.对于ESSEN评分≥3分的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时阿司匹林优于氯吡格雷E.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的风险选择抗凝时机

以下哪些情况推荐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 ) A.近期发生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6%B.近期发生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C.近期发生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度狭窄,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6%D.近期发生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度狭窄,预计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

关于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往未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介入术前至少2h前给予100mg阿司匹林口服B.术前已接受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应在介入治疗前每天给予100~300mg阿司匹林治疗C.术后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应不少于3个月D.颅内动脉介入操作两种最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和缺血事件E.如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除了使用抗栓药物外,必要时可行急诊溶栓或取栓等多模式治疗

关于伴有卵圆孔未闭(PFO)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二级预防,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伴有PFO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如无法接受抗凝治疗,可予抗血小板治疗B.PFO伴有静脉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抗凝治疗C.PFO伴有静脉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存在抗凝禁忌时,可考虑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D.PFO不伴深静脉血栓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行PFO封堵术E.PFO伴有深静脉血栓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不建议行PFO封堵术

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LDL-C目标值应为多少?( ) A.≤1.8mmol/LB.≤2.6mmol/LC.≤3.37mmol/LD.≤4.12mmol/L

发病30d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99%)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多久?( ) A.30dB.60dC.90dD.120d

伴有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多久之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 ) A.7dB.14dC.20dD.30d

椎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前多久应开始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 A.10dB.7dC.3~5dD.1~3d

患者男,58岁。发生运动性失语及右侧肢体无力2次,每次持续约15 min。查体:颈动脉听诊未闻及杂音。颈动脉超声:右侧颈内动脉狭窄60%,左侧颈内动脉狭窄30%。最可能的诊断是A、偏头痛B、癫痫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D、脑卒中E、颅内肿瘤正确的处置是A、建议行左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B、建议行左侧颈内动脉剥脱术C、建议行右侧颈内动脉剥脱术D、建议抗血小板及危险因素控制,暂不行手术治疗E、在未发生明确卒中前,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急救流程包括( )A、急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及新发梗死B、遵医嘱抽血急查凝血功能,进行静脉输液,输注抗凝药物C、年龄70岁以下者,排除溶栓禁忌,迅速进行介入溶栓治疗D、溶栓治疗主要以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扩充血容量、抗血小板治疗为主E、处理原发病

CAS的手术适应证是( ) A、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70%),不适合进行CEA治疗B、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70%)C、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60%)D、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E、颈内动脉狭窄(>50%)

关于TIA的药物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反复发生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物B.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卒中再发C.抗凝治疗为非心源性TIA的常规治疗D.对伴发房颤、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患者建议选用华法林抗凝治疗E.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对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治疗A、抗凝B、溶栓C、强化他汀D、抗血小板E、手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如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风险<6%,可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狭窄程度为().A、50%~99%B、50%~70%C、50%~90%D、70%~99%E、60%~80%

下列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哪项正确()A、抗血小板聚集剂可减少微栓子的栓塞,减少TIA复发B、在临床上抗凝治疗已作为TIA的常规治疗C、降纤酶不能应用于TIA的治疗D、对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无论狭窄程度如何都应行外科手术治疗E、对短时间内未反复发作的病例无需预防性药物治疗

单选题不符合TIA的治疗的是(  )。A若情况紧急时可用肝素治疗B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短期的,无需进行血液监测C颈动脉狭窄70%时可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D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症E对于明确病因者应尽可能对因治疗

单选题对动脉粥样硬化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治疗A抗凝B溶栓C强化他汀D抗血小板E手术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反复右侧颈动脉TIA发作,阿司匹林治疗后仍反复发作,查右侧颈动脉狭窄>80%,选择治疗为()。A抗血小板治疗B改善循环治疗CC.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D脑保护治疗E中药治疗

单选题病30日内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ABCDE

单选题CAS的手术适应证是()A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70%),不适合进行CEA治疗B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70%)C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60%)D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50%)E颈内动脉狭窄(50%)

单选题对于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但无心房颤动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抗凝治疗建议选用(  )。A利伐沙班B双嘧达莫C华法林D阿司匹林E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