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款低法,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利润总额的多少。

3、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款低法,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利润总额的多少。


参考答案和解析
\r\n\t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贷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r\n\t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贷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r\n

相关考题: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 )。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

关于运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会计处理的基本要求叙述有误的是( )。A.及时取得有关存货物价变动的信息,尤其是关于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方面的资料B.按前述各种方法计算出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C.将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其历史成本进行比较,择其低者作为期末存货的计价依据D.企业对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进行调整时,有直接转销法和存货备抵法两种方法

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会使利润总额减少。()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列各项中,错误的表述是( )。A.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存货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影响会计期间利润,但不影响整个期间的利润总额B.如果对已销售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还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这种结转是通过调整,“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实现C.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从而适用不同的折旧率或折旧方法,企业应将各组成部分合并确认为固定资产D.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当相应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B、其“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C、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D、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E、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下列有关存货的说法,正确的有( )。A.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存货而同时结转的已提跌价准备,不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B.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对外销售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并冲减资产减值损失C.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D.当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时,因跌价而产生的对损益的影响,只有在对该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时予以确认E.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下列有关存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存货而同时结转的已计提跌价准备,不冲减当期资产减值损失B.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而减少当期收益C.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D.当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时,因跌价而产生的对损益的影响,只有在对该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时予以确认E.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有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抵法”对期未存货进行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不仅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还会引起利润总额的减少。( )A.正确B.错误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利润总额。(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存货期末计价中,所采用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 )

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的方法是()。A、公允价值法B、历史成本法C、可变现净值法D、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就是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成本计价。

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有()。A、从存货的所有权看,代销商品在出售以前,应作为委托方的存货处理;但是,为了加强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管理,受托方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反映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作为存货实际成本计列C、如果期初存货计价过高,则可能会因此减少当期收益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E、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对外销售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并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A、存货的买价B、存货的重置完全价值C、存货的实际成本D、存货的可变现价值

判断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应按其成本计价。()A对B错

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该公司各期末存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为:2012年末成本800万元,可变现净值750万元;2013年末成本730万元,可变现净值700万元。其中2012年末结存的存货在2013年出售一半。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公司2013年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为()万元。A25B20C-20D-5

多选题下列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成本指的是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则应在期末调整为实际成本B可变现净值等于期末存货的估计售价C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的现金流入,并不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D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应按成本计量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个别比较法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假设2001年3月末A、B、C三种存货的成本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10000元,可变现净值8500元;B存货成本15000元,可变现净值16000元;C存货成本28000元,可变现净值25000元。该企业3月末存货的价值为()元。A46500B48500C47500D49500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与转回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期末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B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以前期间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消失,可将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回D如果本期导致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的因素并不是以前期间减记该项存货价值的因素,则也应当将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单选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中的成本是指()。A存货的买价B存货的重置完全价值C存货的实际成本D存货的可变现价值

多选题关于“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B其“可变现净值”是指存货的现行售价C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D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E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多选题下列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一般纳税人进口原材料时支付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B外购存货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必须区分合理与否,属于合理损耗部分,可以直接计入存货实际成本中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D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从存货的整个周转过程来看,只起着调节不同会计期间利润的作用,并不影响存货周转期的利润总额

判断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就是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成本计价。A对B错

多选题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描述正确的是()。A会计期末,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对存货进行计量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较低者计价C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可变现净值高于结存成本的数额,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单选题下面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期末时,企业的存货应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进行调整B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期末存货按照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之中较高者计价的方法C当存货的结存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结存成本计价D当存货的结存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期末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