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题 李某为某村村民,因家庭贫困早过了结婚年龄却一直未婚,听说邻村王某能从外地买来妇女,于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五千元,托王某从外地买来一个妇女某甲作为自己的媳妇,并强行和甲发生了性关系。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B.李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C.王某构成拐卖妇女罪D.李某构成强奸罪

第 45 题 李某为某村村民,因家庭贫困早过了结婚年龄却一直未婚,听说邻村王某能从外地买来妇女,于是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五千元,托王某从外地买来一个妇女某甲作为自己的媳妇,并强行和甲发生了性关系。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B.李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强奸罪

C.王某构成拐卖妇女罪

D.李某构成强奸罪


相关考题:

村民李某在村委会殴打王某,打砸办公桌,扰乱村民委员会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构成殴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B.李某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C.李某构成破坏村民委员会秩序的行为D.对李某应当数过并罚

齐某与邻居周某因宅基地发生纠纷,齐某因认为村里的决定偏袒周某,遂对周某怀恨在心。某日,周某在河边钓鱼,旁边有另一村民李某在观看。齐某出门遛狗,看到这个情形,遂喝喊自己的狗去咬李某,狗猛地扑到李某身上,李某倒地时将钓鱼的周某撞到河里,因该河水深流急,周某被淹死。齐某和李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向都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历史进程。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进程要素的是( )。A.某乡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村民都转为农业工人B.某村村民由于比较富裕都住上了楼房,不少家庭买了汽车C.某乡政府转为街道办事处,农民农转非,未到退休年龄的村民还被安排了工作D.某村村民文化生活贫乏,晚上无事可做就早早睡觉

以下哪种人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职务犯罪?A.某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B.某国有企业出纳员蒋某C.接受政府委派到某非国有企业担任经理的魏某D.某国有电影院的售票员林某

李某为某公司经理,其妻王某长期休病假在家,夫妇有一儿一女,儿子李甲于1995年与赵某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李小刚。李甲于1998年车祸身亡。女儿李乙未婚,与父母同住。李某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外出差,2000年于南方某城市认识了当地的女青年钱某,次年钱某为李某生有一子李丙,李丙一直随母亲生活。2003年李某意外死亡,经查,有现金5万元,银行存款35万元,李某生前没有遗嘱,对于李某的遗产分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李某妻子王某可以分得遗产5万元 (2)李小刚可以代位继承其父李甲应得A.(1) (3)B.(2) (4)C.(1) (2)D.(3) (4)

第 17 题 下列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A.张某不服A区行政机关对其民事纠纷作出的行政裁决B.某村全体村民根据其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向当地镇人民政府提出报告,要求镇政府及时帮助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和汪某。但镇政府在收到上述请求报告后60日内未予答复。村民对镇政府的不作为不服C.刘某对甲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对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不服D.村民不服乙乡政府要求某村村民缴纳防水治洪费

面试热点: “硬核喊话”也是号召力【热点背景】疫情期间,河南某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大喇叭喊话村民、提醒做好疫情防控的一段怒吼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中李书记频爆粗口,但广大网友却称之为“硬核”喊话,关爱满满。【模拟题目】疫情期间,河南某村支书通过大喇叭提醒村民做好防疫工作,虽然频频爆粗口,但广大网友却纷纷点赞,对于这一段“硬核”喊话你怎么看?

村民李某和陈某是亲戚,经常交流饲养家畜、家禽等的经验。李某有一个嗜好,只要养鱼,就要养鸭;陈某也有一个嗜好,如果不养猪的话,肯定不养鸭。据此可以推出: A. 如果村民陈某养猪或养鱼的话,那么肯定养鸭或养鱼B.如果村民陈某既养鸭又养鱼的话,那么肯定既养猪也养鱼C. 如果村民李某不养鱼,那么也不会养鸭D.如果村民李某既养鱼也养鸭,那么就会养猪

某村过年有分肉的习俗。将160斤肉分给村里110户家庭,贫困家庭每户分得3斤肉,其他家庭每户分得1斤肉。那么该村的贫困家庭有( )户。A. 16B. 20C. 22D. 25

某村村民张某在盖房时将邻居李某摆在门口的一根木材取走作为房屋的横梁,李某回家时以为该木材被偷,至张某将房盖好后方知木材是被其拿走。李某请求张某归还木材,张某一直未予理睬。一年后张某的房屋坍塌,李某乘张某不在,将落下的横梁拿回家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某对该横梁享有所有权B:李某对该横梁享有所有权C:张某的行为构成对李某的侵权D:李某的行为构成对张某的侵权

(2018年)老李是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因患病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影响了家庭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老李应当向()提出贫困资助申请。A.村民委员会B.村民代表会议C.乡镇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小王一直从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为了能有效地获得贫困家庭的信息,小王可以采取的评估手段有(  )。A.与贫困家庭直接交流沟通B.观察贫困家庭的居住空间C.走访贫困家庭的邻居朋友D.观察家庭成员的身体语言E.运用家庭结构图

(2016年)小王一直从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为了能有效地获得贫困家庭的信息,小王可以采取的评估手段有()。A.与贫困家庭直接交流沟通B.观察贫困家庭的居住空间C.走访贫困家庭的邻居朋友D.观察家庭成员的身体语言E.运用家庭结构图

根据2015年的家庭发展调查,中国现状是()A、女性30-34岁的结婚率高于男性B、女性的结婚年龄在提前C、城市80后高学历高收入的未婚群体中,男性少于女性D、男性和女性在30-34岁的结婚率均超过了90%

1990年8月,浙江某县连降暴雨,某村庄处于一片汪洋之中,村民张某爬上一个小土堆逃命,土堆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情况危急,恰在此时李某划船经过此地,张某提出求救请求,李某抽出必须2000元作为酬金,张某为保命只得点头,并当场立上字据。事后张某不肯支付,李某诉至法院。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村民李某在村委会殴打王某,打砸办公桌,扰乱村民委员会秩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构成殴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B、李某构成故意损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C、李某构成破坏村民委员会秩序的行为D、对李某应当数过并罚

某村委会举行村主任候选人演讲大会,吴某在演讲时,演讲台下的村民王某及朱某、李某、郭某、司某等人扰乱会场秩序,致使吴某不能正常演讲,大会不能正常进行,现该村已推迟选举。王某、朱某、李某、郭某、司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聚众破坏选举秩序的违法行为。

下列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A、张某不服A区行政机关对其民事纠纷作出的行政裁决B、某村全体村民根据其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向当地镇人民政府提出报告,要求镇政府及时帮助召集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李某和汪某。但镇政府在收到上述请求报告后60日内未予答复。村民对镇政府的不作为不服C、刘某对甲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对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不服D、村民不服乙乡政府要求某村村民缴纳防水治洪费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精准识别贫困户7个一票否决()【此题意思可理解为哪些不算贫困户】A、张某在县城购有商品房,但一年后得了恶性肿瘤,导致家庭贫困B、王某为了成为贫困户,把户口迁回老家农村,但实际不在落户地生产生活C、李某是私营小作坊,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D、刘某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

某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村民承包期内收回问题。根据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下列村民属于可以被收回承包地的情形是()。A、张甲全家已迁入小城镇落户B、李乙全家迁入省会城市,并转为城市户口C、王丙家庭人口已经由过去的7人减为3人D、赵丁最近提出申请,自愿将承包地交回

李某是广西农村某村民组组长,其弟30多岁尚未成家,李某想方设法,最后花上8千元从人贩子手中买来一个21岁的姑娘做弟媳,3个月后,当地的公安机关前来解救姑娘,李某带领村民堵住警察,将警车掀翻在地,李某的行为构成()A、拐卖妇女罪和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B、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C、妨害公务罪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罪

判断题在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期间,家庭贫困的李某有提出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A对B错

多选题小王一直从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贫困家庭,为了能有效地获得贫困家庭的信息,小王可以采取的评估手段有()。A与贫困家庭直接交流沟通B观察贫困家庭的居住空间C走访贫困家庭的邻居朋友D观察家庭成员的身体语言E使用人格测量量表

单选题老李是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因患病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影响了家庭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老李应当向( )提出贫困资助申请。A村民委员会B村民代表会议C乡镇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单选题李某因与妻子口角,心中愤怒,当着孩子的面对妻子实行家暴,致使妻子额头、膝盖等多处受伤,家中一时陷入混乱。社会工作者认为需要进行家庭社会工作,其服务对象为()。A李某B李某的妻子C李某的孩子D整个家庭

单选题某村李某夫妇有一子一女,儿子双耳先天性失聪,夫妇二人以务农为生,如今年老体弱,生活更加困难。女儿远嫁到外省农村,因车祸造成下肢截瘫,家庭年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李某的哥哥居住在县城,具有县城户口,但最近因下岗失去了家庭收入,以上不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是( )。A李某的儿子B李某夫妇C李某的女儿D李某的哥哥

问答题1990年8月,浙江某县连降暴雨,某村庄处于一片汪洋之中,村民张某爬上一个小土堆逃命,土堆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情况危急,恰在此时李某划船经过此地,张某提出求救请求,李某抽出必须2000元作为酬金,张某为保命只得点头,并当场立上字据。事后张某不肯支付,李某诉至法院。应如何处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