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同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沙异,大致上有二类: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肯定论:殖
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同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沙异,大致上有二类:
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肯定论:殖
相关考题: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了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英国式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好完全用在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动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材料一: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16世纪时,如果一个英国商人想到印度去收购棉花,他应该走的最近的航线为()A、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区→印度B、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C、英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印度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在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在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请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后果的认识。
在1859~1905年间,印度社会出现的对未来发展影响最大的变化是()。A、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登上政治舞台B、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英国取代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D、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地统治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这段话的“社会革命”准确理解是()A、英国把印度变成殖民地B、英国的殖民统治引发了民族大起义C、英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英国的殖民扩张进一步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表明:()①英国的侵略无疑给印度带来了灾难②英国试图帮助印度迈入资本主义社会③英国的侵略客观上冲击了印度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④英国的侵略功过参半、等量齐观A、①③B、①②③C、①④D、②④
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说:“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英国征服印度是好的
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B、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C、印度社会各阶层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D、英国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答题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同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沙异,大致上有二类: 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民族灾难与仇恨。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人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 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 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
单选题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表明:()①英国的侵略无疑给印度带来了灾难②英国试图帮助印度迈入资本主义社会③英国的侵略客观上冲击了印度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④英国的侵略功过参半、等量齐观A①③B①②③C①④D②④
单选题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B士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C印度社会各阶层对英国殖民统治普遍不满D英国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填空题(),是由()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