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充电时,灌注的电解液密度应()规定值。 A.(低于)B.(高于)C.(等于)

初充电时,灌注的电解液密度应()规定值。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相关考题:

初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不应超过40~43℃,充电时要及时观察,最好使用()通风。 A、人工B、自然C、对流

防止()的方法之一,是装设接地装置。碱性矿灯()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初充电()或用均为1.200。

给单节落后电池初充电应()min测一次电解液密度。 A、50B、40C、30D、20

蓄电池初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密度及液面高度需调整到规定值,并应再进行( )的充电,使电解液混合均匀。A.0.5hB.1hC.2hD.4h

常温下,当()时,则表明蓄电池充电过程结束。A、电解液密度增大B、电解液密度减小C、电解液密度不变D、电解液密度规律变化

不是铅蓄电池充电终止特征的是:()A、充电电压持续两小时不再升高;B、电解液密度达到规定值不再增加;C、蓄电池电压开始降低;D、电解液大量而连续地冒出气泡。

铅酸蓄电池充足电的标志之一是:()A、温度上升到规定值B、电解液密度保持不变C、电解液沸腾D、充电电流变为零

铅酸蓄电池初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密度及液面高度需调整到规定值,并应再进行()h的充电,使电解液混合均匀。A、0.2B、0.5C、1D、1.2

蓄电池加电解液时,电解液表面不能超过规定值,否则充电时,电解液外溢造成漏电。

蓄电池在进行初充电时,其电解液温度应控制在:()A、大于45°B、小于45°C、等于45°

严重硫化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相对密度不会(),充电初期电解液就()。

铅蓄电池充电终止的特征是:()A、充电电压持续两小时不再升高B、电解液密度达到规定值不再增加C、蓄电池电压开始降低D、电解液大量而连续的冒出气泡

以下表示铅酸电瓶完成充电的特征是:().A、液面上升到规定值B、电解液密度保持不变C、温度达到电解液沸腾D、充电电流、电压变为零

判断蓄电池确实充足电的现象是()。A、端电压达到最大时保持三小时不变B、蓄电池内部发生大量的汽泡,电解液呈“沸腾”状态C、电解液比重达到规定值后,继续充电三小时,不再升高D、电解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继续充电三小时,不再升高

严重短路的电池充电时电解液相对密度(),充电时电解液不会冒()。

初充电时,灌注的电解液密度应()规定值。A、(低于)B、(高于)C、(等于)

干荷蓄电池充电时,电解液的温度不能高于规定值,如超出规定温度,应()充电电流。A、减小B、增加C、先减小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小

初充电的步骤一般包括()、接通电路充电、测量电解液密度和液面高度。A、加注电解液B、完全放电C、加蒸馏水D、检验电池外观

初充电结束时,若需要调整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则使用的电解液密度应为()g/cm3。A、2.10B、1.10C、1.80D、1.40

当蓄电池出现严重自放电时,应采取()的措施。A、间歇过充电B、将电池全放电,换掉电解液C、调整电解液的密度D、在充电时降低电解液温度

初充电结束后,电解液的密度和液面高度有可能变化,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此时不允许再继续充电,否则将造成过充电

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密度达到1`28左右时,才可以大电流充电或长时间充电。

填空题严重硫化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相对密度不会(),充电初期电解液就()。

多选题判断蓄电池确实充足电的现象是()。A端电压达到最大时保持三小时不变B蓄电池内部发生大量的汽泡,电解液呈“沸腾”状态C电解液比重达到规定值后,继续充电三小时,不再升高D电解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继续充电三小时,不再升高

单选题常温下,当()时,则表明蓄电池充电过程结束。A电解液密度增大B电解液密度减小C电解液密度不变D电解液密度规律变化

填空题初充电第一阶段充电电流约为额定容量的(),充电至电解液逸出气泡、单格电压到2.4V时为止。第二阶段充电电流(),充电至电解液沸腾,密度和端电压连续3小时不变时为止。

单选题初充电时,灌注的电解液密度应()规定值。A(低于)B(高于)C(等于)

填空题严重短路的电池充电时电解液相对密度(),充电时电解液不会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