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一)资料2011年4月,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2.该公司根据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了应付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对该明细表进行了审核。3.审计人员在审核应付账款明细表时,发现一笔账龄已达4年,金额150万元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向该公司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查阅凭证,均未能取得充分证据证明该笔应付账款的真实性。4.该公司应付账款总账余额为3700万元。应付账款明细表反映有贷方余额的明细科目数量为30个,贷方余额合计为4000万元;有借方余额的明细科目数量为4个,借方余额合计为300万元。该公司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3700万元。5.审计人员了解到,2010年以来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产品订单大幅减少。该公司调减了生产规模,也相应减少了材料采购的数量。但审计人员注意到,该公司2010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却比上年增加了15%。(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针对“资料5”中应付账款余额比上年有所增加的情况,审计人员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有:A:该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B:未能及时记录相关采购业务C:部分应付账款未经审批即进行支付D:应记作其他流动负债的项目被记入应付账款
共用题干
(一)
资料2011年4月,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2.该公司根据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了应付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对该明细表进行了审核。3.审计人员在审核应付账款明细表时,发现一笔账龄已达4年,金额150万元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向该公司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查阅凭证,均未能取得充分证据证明该笔应付账款的真实性。4.该公司应付账款总账余额为3700万元。应付账款明细表反映有贷方余额的明细科目数量为30个,贷方余额合计为4000万元;有借方余额的明细科目数量为4个,借方余额合计为300万元。该公司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3700万元。5.审计人员了解到,2010年以来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产品订单大幅减少。该公司调减了生产规模,也相应减少了材料采购的数量。但审计人员注意到,该公司2010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却比上年增加了15%。
(二)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
资料2011年4月,某审计组对乙公司2010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循环审计的情况和资料如下:1.审计人员在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1)仓储部门根据库存原材料变化情况提出采购申请,填写请购单;(2)采购部门依据经批准的请购单签发订购单,送交供应商;(3)仓库保管人员对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4)出纳人员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2.该公司根据审计人员的要求提供了应付账款明细表,审计人员对该明细表进行了审核。3.审计人员在审核应付账款明细表时,发现一笔账龄已达4年,金额150万元的应付账款。审计人员向该公司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和查阅凭证,均未能取得充分证据证明该笔应付账款的真实性。4.该公司应付账款总账余额为3700万元。应付账款明细表反映有贷方余额的明细科目数量为30个,贷方余额合计为4000万元;有借方余额的明细科目数量为4个,借方余额合计为300万元。该公司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3700万元。5.审计人员了解到,2010年以来该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下降,产品订单大幅减少。该公司调减了生产规模,也相应减少了材料采购的数量。但审计人员注意到,该公司2010年末应付账款余额却比上年增加了15%。
(二)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针对“资料5”中应付账款余额比上年有所增加的情况,审计人员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有:
A:该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B:未能及时记录相关采购业务
C:部分应付账款未经审批即进行支付
D:应记作其他流动负债的项目被记入应付账款
A:该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
B:未能及时记录相关采购业务
C:部分应付账款未经审批即进行支付
D:应记作其他流动负债的项目被记入应付账款
参考解析
解析: